导图社区 王阳明大传
这是一篇关于王阳明大传的思维导图,阳明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阳明文尊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
编辑于2025-09-06 07:55:42这是一篇关于不安的哲学的思维导图,书中分析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疾病衰老、死亡恐惧等具体情境下不安的产生原因。例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能因为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而感到不安;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因为担心失败或失业而感到不安。
这是一篇关于王阳明大传的思维导图,阳明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阳明文尊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第九章 圆通的领导风格,第十章 合理的激励方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不安的哲学的思维导图,书中分析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疾病衰老、死亡恐惧等具体情境下不安的产生原因。例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能因为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而感到不安;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因为担心失败或失业而感到不安。
这是一篇关于王阳明大传的思维导图,阳明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阳明文尊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第九章 圆通的领导风格,第十章 合理的激励方式。
王阳明大传
简介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为“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朋先生。明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伟大的思想家、哲字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政治家,精通儒释道三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猛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称为孔孟朱王,公认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弘治十二年(1499)进土,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佥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两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两再广巡托,因平定宁王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年间,从祀于孔庙
阳明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阳明文尊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
王阳明
1472 宪宗成化八年 壬辰 1岁 余姚
夏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龙泉山附近瑞楼
出生时,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一孩儿给她,祖父王伦据此为他取名{雲},其出生之楼,人称“瑞云楼“
1473 成化九年 癸己 2岁 余姚
1474 成化十年 甲午 3岁 余姚
没有学语,爷、”竹轩翁奖信贵人话迟”
1475 成化十一年 乙末 4岁 余姚
1476 成化十二年 丙申 5岁 余姚
仍未开口说话:一过路神僧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竹轩翁(祖父)遂以《论语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将其名改为”守仁“,更名后便开口说话了,且能背诵祖父所读之书
1477 成化十三年 丁酉 6岁 余姚
1478 成化十四年 戊戌 7岁 余姚
沉迷于中国象棋,母亲反对,再一次震怒后把象棋扔进河中,小守仁写《哭象棋》诗
1479 成化十五年 己亥 8 岁 余姚
1480 成化十六年 庚子 9岁 余姚
1481 成化十七年 辛丑 10岁 余姚
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入京师
1482 成化十八年 壬寅 十一岁 京师
父亲王华在京师任翰林院修撰,随祖父王伦入京,途径金山寺,赋诗《过金山寺》、《蔽月山房》
1483 成化十九年 癸卯 十二岁 京师
曾问塾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师说:嵬科高第。王阳明却说:惟为圣贤,方是第一。从此立下成为至贤的志向
后依《大学》而言,成圣第一步乃“格物”,行动派的王守仁便“亭前格竹”七日,未果,惜患咳嗽病
1484 成化二十年 甲辰 十三岁 京师
生母郑氏去世,为母守孝三年,守仁叹生命有限,为后来修道家神仙养生术埋下伏笔
守仁“被窝藏鸟”智斗继母,迫使继母态度大为改善
1485 成化二十一年 乙巳 十四岁 京师
开始练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路》等兵法书籍
1486 成化二十二年 丙午 十五岁 京师
出游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向
经月始返,夜梦拜谒伏波将军马援庙
1487 成化二十三年 丁未 十六岁 京师
守仁感慨时事,屡次欲上书皇帝,被父龙山公止之
1489 孝宗弘治 二年 已酉 十八岁 京师至洪都(今南昌)
七月,与诸氏完婚于江西洪都,诸氏名“芸”,浙江余姚人,父亲养和时任江西布政使参议
新婚日,偶入铁柱宫,与道士相对而坐忘归
新婚期间,潜心书法,书艺大进
十二月,携夫人回余姚,途径广信府上饶县,拜谒大儒娄谅,因娄谅说”圣人必可学而至“而笃志于圣学
1490 弘治三年 庚戊 十九岁 余姚
竹轩翁在京仙逝,王华扶灵柩归余姚,,丁忧两年又三月
龙山公(父亲)嘱咐弟王冕等人为守仁讲经析义,王阳明搜寻经史子籍,勤奋攻读
1491 弘治四年 辛亥 二十岁 余姚
王家搬迁至山阴(今浙江绍兴越城区王衙弄19号),余姚老宅由钱氏居住
1492 弘治五年 壬子 二十一岁 越城至杭州
杭州秋闱,中举浙江乡试,孙燧和胡世宁同举,后宁王造反,“三人好做事”
父王华丁忧期满,回京复命
1493 弘治六年 癸丑 二十二岁 京师归余姚
第一次参加会试,不幸落第。遍寻朱熹的著作勤奋攻读,在父亲王华的官署中格竹以求理,七天七夜后反而病倒,于是放弃格物之学,结龙泉诗社
1494 弘治七年 甲寅 二十三岁
在龙泉诗社,吐故纳新,吸收了很多当地知识分子
1495 弘治八年 乙卯 二十四岁 越城入京师
1496 弘治九年 丙辰 二十五岁 京师
第二次参加会试,被嫉妒阻扰,再次落第
是年,钱德洪(1496~1574)出生于余姚瑞云楼,后撰《瑞云楼记》
1497 弘治十年 丁己 二十六岁 京师
时边关其急,苦学诸家兵法,以果核到阵为戏,想供雄成圣,但被人讥笑为“纸上谈兵”,且无施展舞台
1498 弘治十一年 戊午 二十七岁 京师
重新立下修习圣学之志,但”心”与”理”无法融合,心中充满挫败感,深感成为圣贤是需要天分的
偶然听到道士谈养生,遂萌生逃脱尘世、隐遁山林の想法
1499 弘治十二年 己未 二十八岁 京师
第三次参加会试,名列前茅,后参加殿试,被赐于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结交李梦阳等前七子
在京师政工部学习,主持修建威宁伯王越的坟墓。上《阵言边务疏》,内阵“边务入策”
是年,因“会试泄题案”,唐伯虎落第,不得为官
1500 弘治十三年 庚申 二十九岁 京师
授刑部云南清史司主事,上书《阵言边务疏》
1501 弘治十四年 辛酉 三十岁 京师到九华山
奉命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平反多件冤案,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做《九华山赋》
1502 弘治十五年 壬戊 三十一岁 越城
五月,入京复命
游历茅山、九华山,同道士地道,与和尚读佛,出入佛道士间
八月,旧病复发,告病回乡,筑室于野四明山之阳明洞,修习导引之术
渴望超脱世俗,又牵挂祖母与父菜,踌躇不决之际,觉悟到“此孝弟,念,生于孩提。此念,若可去,断灭种姓矣,此吾儒所以辟二氏”,悟出佛、道之不足,回归儒学
1503 弘治十六年 癸亥 三十二岁 杭州
移居西湖养病,拜访当地古刹名寺如净慈寺、虎跑寺等,劝归虎跑寺已闭关三年的得道高僧回乡孝母
1504 弘治十七年 甲子 三十三岁 京师至山东杭州
秋季,受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陆偁低之邀,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作《山东乡试录》
拜谒孔庙,登泰山
是年,穆孔晖中解元
九月,回到京师,改任兵部武选清史司主事
开始宣讲身心修行之学
1505 弘治十八年 乙丑 三十四岁 京师
有人愿意拜入阳明门下,与港若水定交,共倡至圣学,后若水为阳明撰写墓志铭
1506 武宗正德元年 丙寅 三十五岁 京师
徐爱拜师,未收
十一月,上疏为戴铣、薄彦徽等人求情,触怒太监刘瑾,将王阳明延杖四十,并将他投入大牢,后又将他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
父王华明升暗降,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家庭变故致夫人流产,后终身未再孕
1507 正德二年 丁卯 三十六岁 赴谪:途中
春季离开京师,赵谪至杭州,后摆脱刘瑾派来的跟跟踪差役,从杭州经江西、湖南,到达贵州龙场驿,过武夷山,去南京看望父亲
十二月,回越城,正式收徐爱为大弟子
1508 正德三年 戊辰 三十七岁 龙场
春,至贵州修文县龙场,途中收多名弟子,包括冀元享
建“玩易窝石椁”,日夜端坐其中进行思考,最终超脱生死之念,顿悟心即理”,此即著名的“龙场悟道”
著《五经臆说》《瘪旅文》《象祠记》收寻于《古文观止》
创办“龙岗书院”,开始聚徒讲学,制定《教条示龙场诸生》,声名大振,.蒋信、冀元享等的来求教
1509 正德四年 己巳 三十八岁 贵阳
贵州提学副使席元山请教朱子学、陆学之异同,阳明没有直接回答,而始论“知行合一”.
席元山、毛应奎修复贵阳书院,迎请王阳明做洞主,并亲率贵阳诸生向王阳明行弟子礼
十二月,接到朝廷任命,离开龙场,赴江西吉安府庐陵任知县
1510 正德五年 庚午 三十九岁 龙场至庐陵
正月过湖广省辰州府,写下《与辰中诸生》,提出“静坐”说,主张通过”静坐“去“自悟性体”
三月,至庐陵任知县,不用刑威压制百姓,重在数化人心
八月,刘瑾伏诛
十一月人京朝觐,住在大兴隆寺.
后军都督府都事黄绾首次拜见王阳明,与阳明、港甘泉成为学友,共倡圣学
作《答黄宗贤应原忠》一文,阐述“明镜”说,指出“圣人之心,如明镜““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
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1511 正德六年 辛未 四十岁 京师
正月,升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业事,上司吏部郎中方叔贤向王阳明行弟子礼
二月,出任会城同考官,选取邹守益和南大吉等人。邹、南二人后来成为王阳明的高徒
十月,升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作《答汪石潭内翰》,提出“未发已发”论和“体用“论
1512 正德七年 壬申 四十一岁 京师
三月,升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
作《答徐成之》,首次谈论朱子学与陆学的异同
十二月,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赴任途中与徐爱论学,徐爱整理记录为《传习录》上卷的部分内容
1513 正德八年 癸酉 四十二岁 越城至滁州
二月,回家省亲,写信给黄绾,提出立诚是细致入微的本原工夫
五月,与弟子游学于余姚山水间
十月,前往安徽滁州上任,弟子闻讯云集于此
督查养马政事,职务清闲,每日与弟游学于让泉、龙潭等地。“静坐悟入“为此时主要的教学方式
1514 正德九年 甲戊 四十三岁 滁州至南京
作《答王天字》,阐明“诚意”为《大学》的根本工夫
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临行前,结弟子孟源留言,反思“静坐悟入”
徐爱、薛侃、陆澄等数十人聚于阳明门下问学
南京讲学期间,尤为重规立诚
1515 正德十年 乙亥 四十四岁 南京
四月,作《自劾乞休疏》,奏请停职休养,未获准允
八月,上《乞病养疏》,乞求思准回家见九十岁的祖母一面,未获准允
因原配诸氏不育,立弟弟王守信的八岁儿子正宪为后
冬季,返回南京
1516 正德十一年 四十五岁 南京
九月,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等地
十月,回越城看望祖母和父亲,祖母岑氏在九十七高龄
1517 正德十二年 丁丑 四十六岁 江西
正月,至赣州,订立十家牌法,选练民兵,招抚贼匪
二月,平定漳州
四月,班师退兵,驻军上杭
五月,编立兵符,上奏设和平县,移巡检司于枋头
六月,上疏请求疏通盐法
九月,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
因平定漳州有功,晋升一级,皇帝降敕奖励
十月,平定横水、桶冈等地贱匪
闰十二月,上奏设立崇义县治,朝延准奏
1518 正德十三年 戊寅 四十七岁 江西
正月,征伐三浰
三月,平定大帽山、浰头诸寇
四月,班师.设立社学,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传授儿童教育方法
五月,上奏设和平县治,获朝廷允许
六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请求免去,未得允许
七月,刊刻古本《大学》和《朱子晚年定论》
八月,门人薛侃刻印《传习录》
九月,修建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徐爱卒,先生为之恸哭
十月,倡举乡约,使百姓互相督促约束
十一月,再次上疏请求疏通盐法,朝延采纳
派弟子冀元亨到宁王朱宸濠身边讲学,并打探内情
1519 正德十四年 己卯 四十七岁 江西
正月,以平三浰、九连山之功,荫子锦衣卫,世袭副千户。上疏谢恩,请求免去荫庇,未被允许;上疏请求退休,也未被允许
六月,奉旨前往福建平定叛军,途中闻宁王朱宸濠叛乱,遂于吉安起义兵,后生擒朱宸源濠于鄱阳湖
八月,上疏劝止武宗亲征,又请求求免去江西税收,并请求在顺道回家祭祀先人,未得准许
九月,从南昌押解朱宸濠等至杭州,交给太监张永,后称病在西湖净慈寺休养
十一月,返回南昌,奉旨兼任江西巡抚
佞臣张忠、许泰设计陷害王阳明,污蔑其弟子冀元亨代王阳明交通宁王,冀元亨被捕入狱
1520 正德十五年 庚辰 四十九岁 江西
正月,从江西出发觐,见武宗,被张忠、许泰阻拦,后奉命返回南昌
五月,江西发生水灾,上疏自劾请罪
六月,在赣州进行阅兵,教习作战方法
八月,向刑部和都察院询问,为弟子冀元享平反
九月,返回南昌,变卖朱宸濠的土地和财产,以救助饥民和替代税收
门人弟子渐多
1521 正德十六年 辛己 五十岁 南昌归越城
三月,武宗驾崩,世宗即位
五月,召集门人在白鹿洞聚会,详细闻明“致良知”的学说
六月,世宗遣特使前来下旨,命阳明速来京师,以辅佐新政,升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军机事务,奉旨进京
七月,收人阻拦,不能上京,于是上《乞便道归省疏》,请求回家省亲,朝延准许
八月,回到余姚
十二月,被封为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享禄米千石,追封王家三代及妻室,并赐诰拳,令其传给子孙后代,仍兼南京兵部尚书
1522 世宗嘉元年 壬千 五十一岁 山阴
正月,上疏辞退封赐爵位,未获准许
二月,父年王华去世
七月,二次上疏请求辞去受封的爵位,仍未获准
九月,将父亲葬于石泉山
1523 嘉靖二年 癸未 五十二岁 山阴
二月,礼都出殿试策问题,暗中挑王阳明学说的瑕疵,外界有人诽谤王阳明的学说
九月,改葬龙山公于天柱峰,郑太夫人于徐山
十一月,于萧山迎接见素公林俊,弟子张元冲就佛、老提问,王阳明阐述以儒学为本的三教合一学说,认为儒学包含佛、老的功用
门下弟子渐多,讲学空前繁盛
1524 嘉靖三年 甲申 五十三岁 山阴
绍天府知府南大吉拜王阳明为师,修复原稽山书院,请王阳明讲学,其时王阳明的弟子有三百余人
四月,服阕,朝中屡有荐者,有人以大礼见问,不答
八月中秋,宴门人于天泉桥,盛况空前
十月,南大吉续刻《传习录》,增加了五卷
1525 嘉靖四年 乙酉 五十四岁 山阴
正月,夫人诸氏去世
四月,南大吉等人建尊经阁,王阳明作《尊经阁记》,提到“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
服孝满三年,礼部尚书举荐王阳明,未有结果
九月,四余姚扫墓,在龙泉寺中天阁召集第于聚会讲学
十月,回绍兴,门人建”阳明书院“
是年,作《答人论学书》,解答顾东桥的”良知“之惑,阐述著名的”拔本塞源“论
1526 嘉靖五年 丙戊 五十五岁 绍兴
十一月,继室张氏生子正聪,七年后,黄绾为保护孤幼牧为婿,改名正亿
十二月,为”惜阴会”作《情阴说》
1527 嘉靖六年 丁亥 五十六岁 山阴至梧州
四月,邹守益刻《阳明先生文录》
五月,兼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征代广西思恩、田州
八月,钱德洪和王畿在泉桥向王阳明请教做学问的宗旨,王阳明以四句校对其学术宗旨加以说明,此为“天泉证道”
十月,在南昌明伦堂讲述《大学》
十一月,在梧州开府办理公务
十二月,朝廷令其暂时兼任巡抚两广等地,上疏辞退,未得准允
1528 嘉靖七年 戊子 五十七岁 梧州
二月,平定思恩、田州叛乱
四月,兴办思田学校
六月,在南宁府新设敷文书院
七月,平定八寨、断藤峡贼寇
九月,冯恩奉钦赐至广州,赏思田之功
十月,以病痛加剧为由,两次上疏奏请回乡养病,未收到答复
十一月,起程返乡。二十五日,身体状况恶化,只得乘轿过梅岭,在江西南安府再次登船。二十八日,船停在青龙铺。二十九日,弥留之际,弟子周积问阳明有何遗言,王阳明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随后病逝于舟中
1529 嘉靖八年 已丑
灵柩归乡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