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描绘出杨绛一家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多数人追逐功名利禄,而他们一家却专注于家庭本身,享受相聚相守的时光。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出他们对家庭的珍视,表明真正的幸福并非源自物质的堆砌和世俗的认可,而是家人间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一起为生活努力的平凡日常 ,像钱氏夫妇专注学术研究,钱瑗认真求学,一家人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这句话是杨绛对生活的深刻认知。他们一家虽有读书、写作等快乐时刻,但也历经战乱、疾病等磨难。这启示我们生活本就是快乐与烦恼交织,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要以平和心态接纳生活全貌,在烦恼中品味快乐,珍惜当下。如钱钟书在学术研究遇困境,钱瑗被疾病缠身时,一家人依旧相互扶持,从生活琐碎中找寻快乐。
当钱钟书生病住院,杨绛每日奔波陪伴,这段漫长离别让她饱尝痛苦担忧。此句体现出离别时人们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相聚时光的眷恋,又有对分离后未知的恐惧。生活中,子女外出求学工作,父母会牵挂不舍;挚友分别,也会期待重逢又害怕再也不见。它让我们明白要珍惜相聚时光,离别时勇敢面对痛苦,用回忆和爱填补空缺 。
钱钟书与钱瑗相继离世,杨绛独自面对失去至亲的痛苦,这句饱含着她的孤独与思念。亲人离去会带来巨大悲痛,但杨绛选择接受现实,将回忆化作力量。这告诉我们面对亲人离世,要学会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带着亲人的爱与期望好好生活 。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杨绛通过虚实交织的笔触,先借梦境暗示分离,再以虚构长梦写亲人相继离去的悲痛,最后回归现实,追忆与钱钟书、钱瑗相伴的岁月,从求学、生活到面对困境,细腻展现家庭温情与生命感悟,字里行间满是对 “我们仨” 的深切怀念。
杨绛(1911年7月 —2016年5月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创作了《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戏剧,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引起很大反响;翻译了《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多部外国名著,其《堂吉诃德》译本备受赞誉;晚年撰写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仨》,以真挚情感记录家庭点滴,感动无数读者。
《我们仨》
作者:杨绛
出版时间:2003年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