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75:开疆拓土到底划算不划算?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编辑于2025-09-10 14:40:32"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1074年,一场大旱让王安石变法陷入争议。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王安石一辞职,神宗皇帝立即批准,还温柔地说"让你去离开都城好好休息"。要知道,此前每次王安石闹辞职,神宗都像哄女朋友的小男孩,好话说尽就是不分手。为什么这次神宗态度大变,王安石一提辞职就放人?
"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文明之旅》第76期探讨边疆被低估的价值:司马迁用'凿空'评价张骞,他让中华文明看见外部世界,虽短期不划算却带来深远机运从钱穆到陈寅恪,揭示文明需要'塞外精悍之血'激活中原文化那些凿开铜墙铁壁、带回新消息的人,正是文明新机的希望所在。"
1074年,一场大旱让王安石变法陷入争议。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王安石一辞职,神宗皇帝立即批准,还温柔地说"让你去离开都城好好休息"。要知道,此前每次王安石闹辞职,神宗都像哄女朋友的小男孩,好话说尽就是不分手。为什么这次神宗态度大变,王安石一提辞职就放人?
"如果穿越回古代,清朝百姓的自由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文明之旅》第74期揭示:中国历史暗线正是普通人自由度的提升乾隆年间漕帮有20万船工,雍正取消度牒制让出家更自由,百姓还能闯关东、走西口甚至下南洋这种变化源于技术突破、文化融合与制度改良正如英国因蒸汽机普及而废除奴隶贸易罗振宇在得到APP主讲:我们正站在文明顶峰,享受着祖先难以企及的自由福祉"。
宋朝拿下熙河地区的代价
最显见的成本是钱
平均一年的费用就是 300-400 万
青苗法收益好的时候一年也不过三四百万
地缘博弈
大宋占领了熙河,本来是为下一步攻略西夏打基础
公元 1081 年,宋朝和西夏打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结果大败
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大宋朝看着手里的这个熙河地区,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成本和收益
这一仗必须要打
熙河的重要性
是连接农耕中原、草原牧区、雪域高原和西域通道的枢纽之地
往东,退一步就是关中平原,直抵西安
往西,沿着走就是河西走廊,可通新疆
往北,沿黄河可以进入银川平原,西夏就在那儿
往西南方向,顺着黄河往上游走,能到河湟谷地,今天的青海省会西宁,这就到青藏高原了
立功的时机
1065年,熙河地区的吐蕃人首领唃厮啰去世了
唃厮啰在位的时候,是宋朝的盟友,不仅接受了宋朝封的官,还几次击败西夏的军队
唃厮啰一死,熙河地区,马上四分五裂,情况马上复杂起来
这是宋朝拿下它的好机会,因为它分裂了,可以又打又拉、各个击破
王韶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才上书朝廷:要不咱们动手吧?
王韶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了一场大胜仗“踏白城之战”
他夜里在军帐里睡觉,前面的部队已经和敌人干上了,杀声震天,他旁边的人已经吓得腿都哆嗦了,他继续呼呼大睡。
这一仗必须要打
熙河的重要性
熙河,是熙州和河州的合称,今天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附近的这一片地方
北宋拿住这里,就能左手按住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右手牵制西夏,还能埋下收复河西走廊的伏笔
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个典型困境:皇帝总想要开疆拓土,但是新开辟的疆土,往往又很荒凉,需要中原王朝大量输血才能维持,时间一长就会超过国家的承受能力。
成本和收益
大宋
王安石重新执政,但一切都变了
神宗对自己没有原来那么言听计从了
王安石和韩绛、吕惠卿都出现了矛盾
王韶是朝廷里炙手可热的人
王韶和苏轼苏辙程颢张载是同一榜的进士
是大宋朝文人领兵的典范
1073年,他率领大军拿下五个州,杀敌数千人,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
史称“熙河开边”
1074年,王韶被神宗皇帝提拔成枢密副使,直接进入了执政官的序列
1075年,声望就大到不能冒犯的程度
对王韶的言谈间有一点点的不尊敬,可以成为弹劾副宰相的理由
打胜仗的后果是经营困难
首先当地驻军的军粮告急
然后是因为一场大旱,当地老百姓也吃不上饭
朝廷拆东墙补西墙,调粮食上去救灾
世界
韩琦去世
高丽与辽国勘定国界
越南李朝首次实行科举选官制
塞尔柱突厥人征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
大宋熙宁八年,大辽大康元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文明之旅》第76期
文明1075:开疆拓土到底划算不划算?
楔子
汉朝人看到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后果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
汉朝刚打完对匈奴的决定性的胜利一仗
汉朝这边也是代价惨重,死了几万人,连战马都几乎死光了
这个时候,张骞又给皇帝出主意去西域撒钱,旁边的那些大臣会怎么看?
张骞的故事成了那些急功近利的小人的榜样
无数人给皇帝上书,拍胸脯说,我知道有一个什么外国,要是联络上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好处。
敢说大话的,就成为正使;吹牛吹得小的,也捞个副使当当
奔走在大汉到西域路上的所谓汉朝使节,都是穷人
朝廷送给外国的礼物,一到西域就卖了
西域的那些国家干脆连饭都不让他们吃
不给吃就抢,还经常打架。成何体统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骞的形象其实并不好
1075年,有一位大诗人、大画家文同,写过一首诗“灾冢”
“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肠邀小民。”
当年,你带那么多钱去西域,多威风?现在就这么一条羊肠小道,只有一些普通小百姓看见你了吧?
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大家都来看看啊,汉武帝要开边,空耗天下财力,就是这个人使的坏。
900年后对张骞的评价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艰难一年,西北联大历史系的师生们来到陕西汉中的张骞墓前,立了一块碑
“策励来兹,永垂不朽。庶几彰往察来,韶华夏之洪泽;立懦振颓,完复兴之大业也。”
看着这个人的业绩,可以激励我们往前看,让我们这代人能延续这不绝如缕的华夏文明,可以让我们中的怯懦者站立,颓唐者振作,一起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
师生们看到的是从2000年前奔来眼底的华夏文明的浩荡洪流,听到的是来自大漠远方传来的琵琶和驼铃,感受到的是张骞一步步跋涉于其中且持节不倒的猎猎罡风。
汉朝人眼里他啥也没干成
张骞带着巨款去收买西域各国
队伍里还有一大堆副使,如果遇到岔路了:你,往那边去,撞到哪个国家,就算你出使哪个国家。
出使并没有成果,到张骞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什么成果。
至于历史书上说的,什么带回来了葡萄、苜蓿的种子,引进了舞蹈和音乐,开辟了丝绸之路,这都是后人视角
汉朝人眼里他啥也没干成
汉武帝派他去干的活儿,是联络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没能完成任务
他回来之后,向汉武帝出了一个主意
走到西域,还可能走一条路
从四川出发,往西南走,到印度之后,再往北拐到阿富汗,再往北也能通西域。
汉武帝原来就想打通西南的路,但是开路的工程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半途而废了。
接着干,打通西南大通道,去印度,去西域!
又会空耗多少人命钱财?
张骞被封候和他出使西域无关
是因为他跟着卫青去打匈奴
他熟悉匈奴的情况,比较认路,所以被封为博望侯
下一年,张骞跟着大军出击,就迷路迟到了,被判了死刑。
不过汉朝将领打了败仗被判死刑,可以花钱免死
张骞接着找机会
这次他跟汉武帝说,我要不去西域再跑一趟?我去找一个叫乌孙的国家,联合起来打匈奴?
宋朝拿下熙河地区的代价
富弼有一句总结:一个熙河开边,得从内地调资源,从京城调资源,全国的道路都在往这一个地方运资源,甚至陕西全都让它给吸干了,即便是这样,钱还是不够用,粮食还是不够吃,这是个无底洞。
带来趁机牟利的人
皇帝的一点小念头,会成为升官发财的大风口。
太平日子过久了,社会的上升通道就会越来越狭窄。难免会有人一看王韶的成功,也想来个单车变摩托。
朝廷在西北开边,那南方官员也开边
湖南湖北,到处都有官员干这样的事儿:主动打仗、杀人、然后受赏、升官。
广西接着的越南,1075到1076年,宋朝和越南之间也打了一仗,互有胜负,民众死伤惨重。
张骞悖论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张骞悖论
《文明之旅》第76期
文明1075:开疆拓土到底划算不划算?
成本和收益
哪怕只是在铜墙铁壁上凿一个小孔让我们看到外面的样子的人,哪怕只是出门走了走,并带回来全新消息的人,都是这个希望所在,机运所在。
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开疆拓土
历史上各群体不断拓展未知边界,在文明传播融合与冲突中,塑造了今日世界文明版图。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边疆的价值其实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他这段话的背后有一个非常深远的问题意识
文化发展到某个阶段,一定会衰落
大国崛起的反面,不就是前一个大国衰落
中华文明有可能摆脱这种文明衰落的命运吗?
“中国则不然。中国地方大。黄河流域衰了,转向长江流域继起新生,只成为内部变动,大传统还是个中国。”
“只为中国地方大,经一次大变乱,人便向四面跑,旧文化移殖到新园地上,又产生出新生命。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乱,同时总留有几块干净土地,留作新文化的处女地。让旧的人才移植,让新的生机萌动。”
边疆的价值其实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里面提到了一个有趣的主张
在抗战期间,很多人都在讨论战后的首都应该定在哪儿。钱穆说,应该定在西安。
“江浙沿海一带,虽是今天经济文化之重要地区,一切人才集中,然而像一树繁花,已经开发到烂漫极盛之时,快该凋谢了。我们从历史教训上,早宜积极寻找新生命,诱导成新力量,决不当苟安姑息,只顾目前。”
江南的中国太繁华了,太成熟了,太没有变量了。如果中华文明想要另开一个局面,就需要新的文明变量,必须到更荒凉、更边缘、更被忽视的地方去找。
开疆拓土,这笔账到底应该怎么算?
从利益的角度,熙河开边不划算
不是高山峻岭就是大漠荒滩。多一片边疆,就多一块负担。
开封城里的士大夫,看到将军白发征夫泪,看到了花钱如流水,却看不到藏在大漠孤烟后面的另一种可能
司马迁对张骞的评价,最中肯,最有建设性
司马迁委婉的承认了张骞的功绩
他把张骞的故事写在了《大宛列传》里。
张骞带回来的知识彻底摧毁了中国人过去的世界观:哦,原来昆仑山不是地球的尽头,昆仑山那边同样是人的世界。原来,世界无比广大,从我们这里出发还有无尽的路可走。
张骞的功绩是他让中华文明看到了外边世界的样子
司马迁为张骞这一生的功业创造了一个词:“凿空”。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文明的机运
《文明之旅》第76期
文明1075:开疆拓土到底划算不划算?
文明的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