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I型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从糖尿病的预防、疾病介绍、用药指导(口服药与胰岛素的介绍)、自我护理(运动、饮食、用药、生活等护理)等方面介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描述了疾病预防(糖尿病筛查)、知识指导、用药指导(口服药与胰岛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自我护理(运动、饮食、用药、生活)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简单的宣教,重点在于糖尿病血糖监测、病情控制和预防并发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I型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指导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静坐生活方式、一级亲属有患病家属、有巨大儿生产史或GDM史、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知识指导
病因
遗传
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失水致口渴)、多尿(高血糖致渗透性利尿)、多食(补充能量维持活动)和体重减轻(不能利用糖,蛋白质、脂肪消耗增加))
诊断
典型糖尿病症状+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不能用于诊断IFG或IGT)血糖≥11.1
或加上空腹(禁食8小时)血糖监测≥7.0
或加上OGTT试验≥11.1(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再查)
治疗方法
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心理疏导
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病情监测指导
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目标
3-6月查一次hbAIc
血脂异常,1-2月查一次;无异常,6-12月测一次
体重1-3月测一次,全面体检每年1-2次。
用药指导
口服药
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类(不良反应:低血糖,肝肾功损害、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2型)不可两种联用
格列奈类(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适用于餐后高血糖(2型)老年人;肾功不全可用
格列汀类(不良反应:头痛,肝酶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副作用大,1型和DKA禁用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双胍类(单独使用不致低血糖,常用二甲双胍、格华止;不良反应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2型联合用药的基本用药,有助于延缓改善心脑血管并发症,肝肾功不全、严重感染、重病禁用,80岁以上慎用,碘剂造影检查前后停用48h。
噻唑烷二酮(不良反应水肿、体重增加)2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肝肾损害、心衰、骨质疏松、骨折不用,孕妇儿童慎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25-50mg、3次/天)伏格列波糖(倍欣0.2mg、3次/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单独用不发生低血糖,可减少餐前反应性低血糖风险):适用于碳水为主食和餐后血糖高的人,
胰岛素
适应症1、1型糖尿病,2、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应激期3、口服药控制不佳、新发现高血糖、无故体重减轻、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4、新发病与1型鉴别困难消瘦型
类型:速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2次/天)
注射:基础+餐时(1-3次/天)、早晚1次(2次/天)、持续输注(胰岛素泵):孕妇可用、1型、2型强化治疗
注射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低血糖(≤3.9)
意识清醒:口服15-20g糖,15分钟后≤3.9再服糖或静脉注射
意识障碍:50%高糖20-40ml静注,或胰高血糖素0.5-1mg肌注,15分钟后≤3.0,50%高糖60ml静注
≥3.9、距离用餐时间>1小时,补充淀粉和蛋白质食物
用药护理
磺脲类(格列类)餐前半小时服
水杨酸、磺胺类、保泰松、利血平、β受体阻断药增强作用
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降低作用
双胍类餐中、餐后、小剂量开始
α-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碳水同服,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合用,发生低血糖食用淀粉蔗糖无用,需口服或静注葡萄糖
自我护理
饮食护理:个人基本情况制定每日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每公斤理想体重状态下25-30kcal,轻体力30-35kcal,中体力35-40kcal,中体力40-45kcal;食物组成比例碳水50%-60%,脂肪≤30%,蛋白质10%-15%(优质蛋白大于50%),主食分配1:2:2或1:1:1;超重者忌植物油煎炸,低胆固醇,戒烟限酒,低盐<6g/天,低糖,水果食果酸味重的食物,每周测体重,增加>2kg减少热量,
运动护理:有氧运动,餐后1小时,心率(心率=170-年龄)→个体60%的耗氧量,每次30-40分钟,每周大于150分钟,运动前后测血糖,大于16.7则减少活动,注意补水,胸痛、胸闷、视力模糊停止运动。
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合理运动、戒烟酒、保持个人卫生
了解并发症
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深高血糖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严重呕吐、腹泻、感染应就医))
慢性:糖尿病足、高血压、血脂紊乱、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预防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预防外伤
注意保暖,保持外阴清洁(温水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衣,用中性香皂,内衣棉质柔软,皮肤瘙痒勿搔抓)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每日清洗(时间不超10分钟,温度37-40)足部干燥擦油保湿),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避免盘腿、翘腿),预防外伤(鞋子选择底平厚、轻巧、合脚,袜子柔软、色浅、透气吸汗,预防烫伤、冻伤、蚊虫叮咬),控制血糖、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