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为中国建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中国建筑史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多样性
南方炎热潮湿地区—干阑
北方游牧—毡包
新疆维吾尔—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穹窿顶的清真寺
黄河中上游—窑洞
东北与西南森林—井干
主流性
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
木构建筑的优势与缺点
优势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木材越来越少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蚁、受潮
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消耗量大
木构架的特色
穿斗式
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
抬梁式
柱承梁,梁上置短柱,其上再置梁,梁两端承檩
斗栱
宋称“铺作”、清称“斗科”、江南称“牌科”,包括斗、拱、昂
三角形斜杆
叉手、斜撑
井干式
木承重结构墙
单体建筑的构成特征
简明、真实、有机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重檐
群体建筑的构成特点
构成要素
门/庭、轴线、模数、路径、视角
利用地形
唐乾陵、明孝陵
院落组合—空间序列组织
宫殿建筑
明清北京故宫
礼制建筑
明堂辟庸、天坛、曲阜孔庙
住宅民居
北方合院式、南方天井式
园林建筑
留园
环境处理
北京天坛、安徽呈坎村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思想
儒家道家“天人合一”,促进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
处理方法
善择基址
因地制宜
整治环境
心理补偿
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政权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宗教建筑
商业和手工业建筑
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园林和风景建筑
市政建筑
标志性建筑
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
发展
司空(周至汉)➡️将作(汉代以后)
著名哲匠
隋
宇文恺
大兴城
宋
李诫
《营造法式》
明
蒯祥、徐杲
重建三大殿,长陵
清
样式雷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原始社会时期
最早的地面建筑形式
长江流域的巢居—构木为巢—木构干阑(木构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中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黄河流域的穴居—挖土为穴—木骨泥墙(土木混合建筑)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国已知最早的居室装饰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国已知最早的神庙遗址
奴隶社会
夏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我国已知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
更为规整的廊院建筑群
商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商朝宫殿遗址
最早前朝后寝的院落实例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建筑技术的提高
瓦、陶水管、三合土抹面、出现了斗拱
春秋
高台建筑兴起
发明了砖,普遍使用瓦
用隍壕作为防卫
木匠祖师—公输般(鲁班)
封建社会前期
战国
高台建筑盛行
建筑技术的进步
铁制工具、筒瓦和板瓦、制砖技术
《考工记》
战国成书,中国已知最早述及建筑的专门文献
战国中山王墓赵域图
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秦
秦都咸阳
长城、都江堰(李冰父子)
汉
城市建设
汉长安城
夯土版筑➕屋包山
佛教建筑
东汉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风景园林
“海上仙岛”
群体组合
四方对味,不是序列空间(轴线关系)
建筑技术
木架建筑日趋成熟
砖石建筑发展迅速
特征处理
多层楼阁式建筑产生
汉阙
建筑实例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三国两晋南北朝
石刻方面技术进一步提高
河北定兴北齐石柱、江苏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琉璃瓦的出现
群体布局
布局为序列空间(轴线关系),不是四方对位
园林
自然式山水,“曲水流觞”
佛教寺院
佛寺
舍宅为寺—塔院式
北魏洛阳永宁寺为最大
佛塔
我国现存最早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砖质密檐塔)
石窟寺
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三类
我国最早的石窟寺—新疆克孜尔石窟
封建社会中期
宇文恺、高颖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
宇文恺用1:100比例尺制“明堂”图
建筑工程
开凿南北大运河
河北赵县安济桥
唐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大明宫、唐乾陵
建筑技术水平发展很快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有了用材制度、构件形式与用料已规格化、木构架成熟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匠作大臣:宇文恺
都料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结构(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
唐代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我国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五代
主要继承唐代传统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石塔,杭州保俶塔—砖木混合塔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取消夜禁,打破里坊制,采用开放式街巷制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建筑装饰与色彩有了很大发展
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镇国塔
园林兴盛
辽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我国唯一的木塔
封建社会晚期
元
元大都
刘秉忠:城市规划
亦黑迭尔:宫殿建设
郭守敬:水系设计
宗教建筑异常兴盛,特别是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兴盛
北京妙应寺白塔
尼泊尔工匠阿尼哥
梁柱联系加强,斗拱作用减弱
减柱造
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大殿
壁画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代表
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琉璃面砖和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运用更为广泛
南京报恩寺塔、山西大同九龙壁
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形成新的定型
《鲁班营造正式》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故宫、明孝陵、十三陵
园林发展不平衡,私家园林兴盛,皇家园林不发达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风水术达到鼎盛期
园林达到了集盛期
皇家园林
畅春园
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扬州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布达拉宫、承德外八庙
住宅建筑类型多样,百花齐放
四合院,客家土楼,窑洞,江南民居
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清工部《工程做法》
斗口制
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水湿压弯法
对接与包镶法
榫卯和铁箍
引进外来建筑材料—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