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教育,梳理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要素,涵盖发展趋势、年龄特征、基本因素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详细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发展趋势
一般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完全到完全
从笼统到分化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从零乱到成体系
基本特点
发展的高速度
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的顺序性和个体差异性
年龄特征
内涵
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同年龄阶段
婴儿期(0~1岁)
心理发展最迅速 心理特征变化最大
出生到满月(0~1月)
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适应新生活
依靠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婴儿早期(1~6月)
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有意动作出现的标志
主动招人
开始认生(5~6个月)
婴儿晚期(6~12月)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依恋关系发展
言语开始萌芽
先学前期(1~3岁)
学会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会说话 想象开始萌芽 思维的出现
独立性的出现 (2~3岁)(自我意识 2岁左右)
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
最初步生活自理
认识依靠行动
情绪作用大
爱模仿
幼儿中期(4~5岁)
更加活泼好动
思维具体形象
开始接受任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5~6岁)
好问好学
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个性初具雏形
基本因素
客观因素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成熟
社会因素
环境
教育
主观因素
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内部矛盾(根本原因、动力)
主客观因素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的概念
注意事项
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测验法
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
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