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部分 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部分 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质性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质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区别差异,社会工作与两类研究,质性研究问题与定量研究问题。
【社区分享:探索个案工作的核心与价值】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石,它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关注个人的独特性及“人在情境中”的互动无论是鲍尔斯强调的“艺术性调适”,还是玛丽·里士满提出的“人格成长”,都揭示了其核心通过建立专业关系、整合资源,与案主协作(而非替代)解决问题然而,现有定义常忽略“社会问题”的根源:当今社会的压力与失衡如何产生?个案工作正是回应这些挑战的关键,助力个人与家庭实现福祉,最终推动社会和谐。
这是一篇关于变量类型的思维导图,梳理了变量类型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类型的变量特点到心理学变量的特性及测量,再到维度计算的具体方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部分 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理论
研究方法
概念
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侧的集合。涉及三个层面:
方法论
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研究方法或方式
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
具体的技术和技巧
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质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以文字、图表、照片和录像等呈现社会现象和研究成果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
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多重显示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构建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使用归纳法
自上而下的收集和分析材料,运用“深描”手法透过缜密的细节表现被研究者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兴趣、利益和动机
特点概括
自然性
注重自然情景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开放性思维。与定量方法的变量简化和控制形成鲜明对照
灵活性
非标准化。研究议题的突生性
理解性
从主观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总体性
未把现象简化,通盘考虑
情境敏感性
对事物所处情境的敏锐感知
深度
详细、全面、深入
归纳法
通过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新现象或提出新的理论
反思性
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交流是研究的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者对它们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资料,成为研究的一部分
互动性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区别差异
量的研究(定量研究、量化研究)
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
2、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
3、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的相关关系
4、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合实验组进行量化,检验理论假设
研究对象的区别
定量研究
客观事实
客观规律
质性研究
意义或主观现象
意义
人们赋予其行动、客体与环境的意义(如:动机、意图、策略、目标)
现象(意义载体)
构成要素
类型区分
结构与机制(要素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
组织、社区或事件(意义的客观化):整体、详尽、全面(参与观察)
社会世界的建构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逻辑:归纳与演绎
目标:理论构建与理论验证,从地上到天上,从天上到地上。敏感性、本地性、变动性
取向:主位与客位,实证与理解
定量研究:客位(etic),事实
危险:强加给对象的建构,裁剪现实
质性研究:主位(emic),理解
危险:失去距离
情境: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
深度:局内人现实与局外人现实
标准:弹性化与标准化,开放与封闭
外推:垂直外推与水平外推
数量证据与文本证据
定量:事实
数量证据
问卷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质性:意义
文本证据
访谈眷写文本
观察记录文本
文献
定量研究:人为情境
试验:人为设计的试验环境
问卷调查:抽样总体
外部效度问题
质性研究:自然情境
民族志
个案研究
访谈
内部效度问题
局内人现实与局外人现实
定量研究:局外人现实
试验:刺激一一反应
问卷:填答响应
质性研究:局内人现实
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感同身受
标准:弹性化与标准化
定量研究:标准化,变量控制,封闭
质性研究:弹性化,灵活应变,机会把握,循环 研究模式,开放
水平外推
从样本到总体
大样本量研究:样本与 总体的关系
垂直外推
从样本到一般
小样本量研究:样本与 •般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两类研究
学术研究
生产知识,增加人类的知识
应用研究(如:诊断研究,决策研究,评估研究)
运用现有知识,对现有实际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运用现有知识,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异
学术研究与运用研究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问题的 提出方式的不同。在具体的研究程序上,二者大致 相同。
学术研究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相对于现有的知识库存(即文献)而言。 凡是现有文献有确定答案的,不宜作为学术研究问题
应用研究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针对面临的实际困惑或困难
注意区分 “决策问题” 与 “研究问题”的不同
质性研究问题与定量研究问题
定量
客观事实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
统计分布问题
贫困与地区和性别的关系
因果关系问题
A是否引起B
质性
意义问题
贫困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态度和生活行为?
本质性问题
贫困是什么?
是如何形成的?
因果过程问题
A如何引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