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㉑从众思维
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当你与大众站在同一阵营时,可能是为了某种虚荣心,也可能是为了某种安全感。 从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从众,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你就按照这个做就可以“,这是典型的定向思维! 定向思维是一种进步包容的思维,而不是呆板的思维。 但,定向思维也有消极的一面!会使人们墨守成规,不愿意做出改变,从而步入误区。
拥有闭环思维的人,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使自己越来越强,因为人的行为系统和思维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我们想改变行为,就应该从本质上改变思维和习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㉑从众思维 选自《复利思维》六个模块的第四个模块:认知复利
从众思维,别依赖大众行为做决策!
关于从众思维
从众思维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随大流” 心理学上将从众定义为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后,自己在知觉、判断、认知上表现出符合从中舆论或者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大部分从众行为是接受别人验证过的某种东西,相对来说比较低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依从”
并不是所有的从众都是坏事,有时候从众可以让我们在众多人群中看到事物本质以及独立个体的反应。
影响个体从众的行为
群体凝聚力越大,对个体吸引力越强,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
群体成员一致性越高,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
个体自我评价越低,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
个体依赖性越高,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
情景越模糊,从众行为越容易发发生
从众思维形成的三大因素
信息因素
信息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经验使我们认为,多数人所决定的事情正确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当所有的情境处于一种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时,许多人是无法判断事实真相的,而认知到真相最快的渠道就是信息的来源,通过别人(多人)当下反馈的信息快速决策。
环境因素
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接纳,但也必须遵守社会的相关规范,比如不同场景下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便是环境因素对于从众带来的影响。 比如跳槽员工,在新公司想要保持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或者获得团队的认可,就需要学会“从众”。这种从众,从最开始内心呈现为抗拒状态,到慢慢适应,到接纳,到参与,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群体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会随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凝聚力的不断提高,对群体的依附心理就会越强烈
如何避免陷入“从众思维”
长时间陷入“从众思维”,自己便不会有效地深入思考问题,凡事就会养成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就会怎么做的习惯。
太过于“个性”也不是好事,它会让我们脱离团队、迷失自我,陷入自以为是的状态。
避免从众思维
学会认清自己——找到人生每个阶段想要的是什么
保持独立思考——遇事找方法、敢于怀疑、敢于实践,多思考
多看、多听、再做决策——不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随意评论,客观看待一件事物
核心观点:
从众思维是一种惰性行为,因为从众风险低、压力小,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从众。 从众思维没有对错,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成为人生的主人!
引发思考
从不从众?找到人生每个阶段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