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一重点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必修一核心考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生活与消费、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劳动与经营等。
编辑于2021-08-29 23:24:33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聚焦国家宏观调控问题
含义
必要性
弥补不足+社义性质决定+意义(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和谐社会)
三个手段
四个目标
国家财政的作用
市场秩序的建设(市场规划、社会诚信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财富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宏观、微观)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不万能
不能调、不让调、调不动
弊端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一个含义+三个必要性+三个手段+四个目标+财政作用)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为什么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怎么做
落实好市场规则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每个参与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三点,结合材料)
按劳分配为主体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宏观调控
原因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经济法规
行政手段
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促成了贸易的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消极影响
发展失衡,治理困难,数字鸿沟,公平赤字
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的作用
地位: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根本举措
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重要举措
实现“两个同步”
就业问题
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意义
生产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配
可以保证劳动者收入来源,维护社会公平
消费
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是宏观调控促进就业目标的要求
现代化国家
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企业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价值规律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市场经济
依据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生产规模,优化生产要素投入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消费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多样化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欲望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
需求量
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
互为替代品、互补品
对生产经营
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
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社会收入差距
物价变动 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受到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制约
宏观政策、商品质量、市场秩序、汇率变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货币供应量
国家经济政策
市场调节的弊端、消费心理、货币自身的价值
货币的供应规律
限度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供应
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影响
供应量>所需量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供应量<所需量
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