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的思维导图,涉及到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劳动和工资和土地和地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6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生产要素概念
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 VMP = PMP ,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 W , 故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MP = W 或者 PMW 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边际产品曲线一样均向右下方倾斜。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则取决于产品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或等于1
假定要素价格也即要素的边际成本为 Wo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W0不随要素使用量 L 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要素供给问题
作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作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的效用
效用最大化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与消费的边际效用的比率(即自用资源对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 MRSmc = W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子主题
要素供给曲线
价格扩展线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供给曲线
向后弯曲的曲线
随着工资(纵坐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先上升(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较大),后下降(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较大,追求闲暇)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量增加
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消费者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减小劳动供给
工资低而收入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增加劳动供给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工资继续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第四节 土地和地租
土地供给曲线
一条垂直线
因为土地数量不变,不管土地的收入如何改变,供给量均不变
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需求曲线右移
第五节 资本和利息
资本: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物品
资本供给曲线
短期
垂直线
长期
后弯无限
第六节 垄断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
产品卖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价格决定
卖方垄断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不变的要素价格W
边际收益:MRP=MR*MP
卖方垄断的要素要素使用原则:MRP=W
要素买方垄断条件下的要素价格决定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VMP
要素使用原则:VMP=M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