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记叙文阅读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记叙文(现代文)个人总结题型及答题技巧的思维导图,涉及的内容有概括事物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段落作用和人物描写等,可供复习参考。
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
这是一篇关于七上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的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包括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三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记叙文总结(完整)
题型1:本文线索是什么
以什么为线索
1)以人物
2)以事物
3)以行踪(人物)
4)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
5)以作者人物的感情变化
答题步骤
1)找到反复出现的词语
2)判断以什么为线索
3)按规范组织语言答题
题型2:概括文章内容
主要格式
谁+干了什么+事件结局
什么+怎么样
答题关键:短句用原文,长句需概括,分层分性质归纳不要把一件事拆成两件事
答题分析
1)通读文章,了解内容
2)找人物、事件与事情结局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题型3:概括事物特点
一般不止一点,注意连接词,注意相关句子逐句分析,不遗漏不重复
要将每一句与这个事物特点有关的句子逐一分析
1)找到文章的连接词
2)提炼出关键词
3)再提炼关键句答题
题型4:分析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要将每一句与这个事物有关的句子逐一分析
注意:要求写的是人物性格,不需要写人物的事件
题型5:文中代词指向
结合上下文找答案,通常在上一句
题型6:标题作用
1)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领全文内容,点明主旨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应人物感情变化
答题技巧(三步骤)
1、先看题目本意
2、再思考深层次
3、最后分析效果
作用:内容+结构+效果
题型7:标题含义
1)先回答标题字面含义
2)联系文章主旨,说出词语含义
题型8: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的特点,表达人物XXX的特点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某人(物)的特点、情态
描绘出了一幅XXX的场景,反映了人物XXX的心情
题型9:加点词的理解
1)找到加点词在文中的位置
2)联系上下文弄清语境
3)弄清词语含义(表层意+深层意)
题型10:一组动作描写
1)体会语句是动作描写
2)找到描写了什么动作,与人物此时心情(或性格)
3)若问那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那么要找到有一系列动作的句子
答题格式:XXXX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突出了XX的心态(或性格特点)
题型11:赏析句子
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该句子的修辞手法+作用
修辞手法
比喻
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
拟人
把XX人性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特点,表现了XX情感
排比
使句型更加气势,气势更加强烈,强调了XX的XX特点
夸张
夸大或夸小了XX的特点,突出XX的XX特点
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原意是XXXX,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XX的XX态度
应用
应用诗句(或名言名句、经典著作),增强文章诗情画意
对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节奏感和韵律美
题型21:仿写句子
1、句式一致
2、修辞相同
3、字数相等
4、语意连贯
题型20:你对XX的做法是否赞同
1、表态,亮出观点(同意、不赞成……)
2、结合情理的理由(要符合主旨)+结合自身事例
题型19:反复出现XX,有何作用
内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
手法:结构、表达
文章线索:点明文题
题型18:从XX获得什么感悟
找到文中体现作者主旨的句子,用原文原句回答即可
题型17:一个人的感情变化
答题格式:XXXXX(事例)+从这点可以提现出他是个XXX样的人
对比类关键词要一一对应比较
衬托(表达了)XX的XX(文章主旨)
题型16: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点明人物身份、地位、处境心境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人物XX性格、特征、心情
答题格式
通过XX人物神态描写+点明了XX
题型15:景物段落描写的作用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
4、借景抒情
5、渲染特定气氛
6、为下文XX作铺垫
答题模式
通过XX景物描写+渲染了XX气氛+体现了人物XX心情
题型14:段落作用
在结构上的作用
1、在开头
1)引出下文
2)点明说明对象
3)照应文章标题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2、在中心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为下文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在结尾
1)总结全文
2)解释全文主旨或生化主题
3)照应前文
4)照应文章标题
5)引人深思
小说结尾(类型+作用)
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
2、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令人回味
4、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之情;反映美好愿望
1、开头:生动形象描写了XX+表现了XX+为下文XX作铺垫
2、中间:简单概述内容+其对应作用
3、结尾:结构作用+文章主旨(或升华主题)
题型13: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1、把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主旨联系起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
2、解释句子为什么这么说的原因
3、联系上下文挖掘句子中关键词背后的意思
答题三注意
联系上下句(尤其是上一句)
分析关键词,解释其内容
不一定表现主旨,可能是做铺垫(后几段一般是表达主旨)
因为XX所以XX,虽然XX+但XX+表现了XX
题型12: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
表达XX的特点,突出XX性格
2、环境描写
烘托了一种XX气氛,表达了XX的XX情感
XX表现手法+表现了XX环境+表现了XX对XX的情感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点明时代背景
4)推动情节发展
5)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