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程制图零件图知识点总结思维框图
零件图的整体知识思维框图,全面有条理新出炉,包含概述及视图选择、典型零件视图表达、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零件图
概述及视图选择
零件图:表示单个零件的图样、
零件图的内容:
1.一组图形(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 2.完整的尺寸。3,技术要求。4,标题栏(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号及签署责任等)
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的形状结构随其用途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变化
主视图的选择(核心,先确定零件位置,在确定投射方向)
确定零件位置
1.工作位置:零件在机器中安装和工作的位置,支架,箱体类常按工作位置选择主视图 2.加工位置:零件加工时在机床上的装夹位置。回转体类零件,不论工作位置,一般均将轴线水平放置画主视图
其他视图和表达方法的选择:主视图+适当数量(避免重复)的其他视图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正确,合理,要目的明确)
确定零件的投射方向:选择投射方向,使主视图最能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
1.轴,套类:主要加工方法是车削,磨削,镗孔,主要加工方向是轴线水平放置 2 ,轮,盘类,主要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一般是沿轴线水平放置 ,主视图用非圆视图(剖视图)。 3,叉架类,主视图一般选择工件位置放置+合适的剖视图或断面图表达。4.箱体类,主视图看形状特征,结合剖视,断面,局部,局部放大等清楚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
典型零件视图表达
轴,套类
零件按加工位置放置(轴线水平放置),一般用一个主视图表达主体结构(套类零件画成剖视图),对零件上的槽,孔,采用局部剖视,断面图,举报放大图表示 ,
轮,盘类
主要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一般是沿轴线水平放置 ,一般用非圆视图做主视图,轴线水平放置,并根据需要画成剖视图,还需要用左视图或右视图完整表达零件外形和槽孔分布
叉,架类
主视图一般选择工件位置放置,并选择合适的剖视图或断面图表达方法,有时用斜视图,局部视图表达局部结构
箱体类
摆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形状特征,其他视图的选择根据零件结构选取,一般要三个或以上的基本视图,结合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表达方法
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
如何处理设计与工艺要求的关系
怎样选择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零件加工时用来确定其位置的点,先,面
设计基准:机器工作时确定零件位置的些点,线,面
工艺基准:在加工或测量时确定零件位置的些点,线,面
选择原则
1.标注尺寸时最好吧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统一;若不能统一,主要尺寸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
长,宽,高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只能有一个主要基准,和若干表辅助基准,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有一个联系尺寸。
怎样标注主要尺寸和非主要尺寸
主要尺寸:指影响工作精度,产品性能和配合的尺寸的尺寸,从设计基准直接标出。配合尺寸,重要的结构尺寸,定位尺寸等
非主要尺寸:指非配合的直径,长度,外轮廓尺寸等
合理标准尺寸的原则
1.避免封闭尺寸链。2,便于加工时看图,测量,易于保证加工顺序
正确表达零件的工艺结构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铸造圆角,为防止铸造砂型落沙,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在铸造表面相交处以圆角过渡。当两相交表面经过切削加工则画尖角。由于铸造圆角,表面理论上的交线不存在,但画图时,这些交线用细实线按无圆角情况画出至理论交点处,在交线起迄处与圆角轮廓线断开,称为过渡线
1.两正交不等径圆柱相交。2,两等直径圆柱相交过渡线画法。3,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过渡线画法
2.起模斜度:为便于取模,铸件壁沿起模方向设计出起模斜度。
3.壁厚均匀过渡
4.倒角,倒圆
5.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6.凸台与凹台
7.钻孔结构。120°在锥角无需标注
8.中心孔,在图样中,有标准规定的中心孔可不绘制详细结构,在轴端面用符号表示
零件图的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标注
每一个表面,表面结构一般只标注一次,尽可能注在相应在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视图上,除非另有说明
表面结构符号,代号和标注的位置与方向
标注原则:表面结构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
标注在轮廓线或指引线上,要求标注在轮廓线上,符号从材料外指向并接触表面,必要时也可用带箭头或墨点的指引线引出标注
标注在特征尺寸的尺寸线上。在不会引起误解时
标注在圆柱或棱柱表面上,只注一次。若每个棱面有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分别单独标注
表面结构可以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若零件的多数表面有统一的结构表面要求,,其要求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此时(除全部表面有相同要求情况外),表面结构符号后面有:(无其它任何 标注的基本符号)+(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直接标注在图形中
尺寸极限
零件的互换性。同一批零件不经过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以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其措施: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公差大小
尺寸公差
1),公称尺寸:设计时确定的尺寸。,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上极限尺寸: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下极限尺寸:'''最小值。零件合格条件:上极限尺寸》实际尺寸》下极限尺寸
2)尺寸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公称尺寸的代数差,偏差值可正可负或零,单位:μm
3)尺寸公差=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
4)零线:表示公称尺寸的一条直线,其偏差为零
5)公差带:代表上,下极限偏差或上,下极限尺寸两条线所限定的区域。公差带图:为图解所取的局部。图直观表示公差大小和公差带对于零线的位置。“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等级确定,“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6)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和基本偏差(拉丁字母)。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数值由公称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标准公差等级代号由符号"IT"和数字组成。20个等级:IT01,IT0,IT1--IT18,公差值由小到大,精度由高到低。公称尺寸一定时,公称等级越高(IT越小),公差数值越小,尺寸精度越高;同一公差等级的公差数值,公称尺寸尺越大,公差数值越大,但精度相同
基本偏差: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偏差。注:俩个偏差数值从表中直接查取。基本偏差代号:孔:大写字母A,***,ZC表示,;轴:小写字母a,***,zc表示。各28个。孔的基本偏差:A至H为下极限偏差,K至ZC为上极限偏差。轴:a至h为上极限偏差,k至zc为夏季先偏差。对称分布,基本偏差为"+IT/2"或“-IT/2”
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标准公差等级代号组成,“IT”可省略。例如:(孔的公差带代号)Φ50 H8,H:孔的基本偏差代号,8:公差等级代号。(轴的公差带代号)Φ50 f7,f:公轴的基本偏差代号,7:差等级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