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事业单位考试文史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事业单位考试文史知识的笔记,包括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选官制度、古代年龄别称、古代婚姻、古代婚姻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06 21:32:31其他常识
现当代文学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弃医从文
代表作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呐喊》
孔乙己(封建科举)封建思想迫害,讽刺科举制度
阿Q正传,农民受到剥削,精神胜利法
故乡,闰土,呆滞自卑,封建迫害
药 华老栓 人血馒头,封建思想迫害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代表作
《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代表作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
闻一多
著名爱国诗人,学者
代表作
诗集《红烛》《死水》
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
代表作
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访问日本时的情形)
巴金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代表作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赵树理
山药蛋派,以农村为背景,山西
代表作
《小二黑结婚》
婚姻自由
《你有才板话》
快板说唱
《李家庄的变迁》
铁锁受欺压
曹禺
原名万家宝,戏剧家
代表作
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
朱自清
代表作
诗和散文合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背影》《绿》《荷塘月色》
徐志摩
代表作
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著名篇目《再别康桥》《在病中》《偶然》
新月派主要诗人
戴望舒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又称雨巷诗人
著名作品《雨巷》
叶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
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快乐的人》
顾城
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冬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远和近》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选官制度
历朝历代的演变
秦朝:按军功授爵
汉代:察举制(举孝廉),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到清朝
科举制(隋炀帝创立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
创立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唐高宗和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演变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废除
1905年,1300多年的科举被废除
明清科举
科举知识
金榜题名
使用黄色的纸对外公布公告。(中进士)
蟾宫折桂
蟾宫指代月宫,传说月宫中有一只长三条腿的蟾蜍,因此称月宫为蟾宫。去月宫折桂花,很难办到,用蟾宫折桂指代科举考中。现在在考试前吃桂花糕,就是为了取好彩头。
独占鳌头
相传皇宫宫殿之前刻着巨鳌,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上面迎接榜单。
五子登科
源于窦禹钧。窦禹钧居于燕山府,他有五子,都中科举。相关的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
名落孙山
书生孙山与同乡去考试,回来之后,乡人问他,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中举,孙山回答:中举名单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家孩子在我之外。用委婉的方式告知没有中举。
左迁:降低官职
古代年龄别称
弄璋之喜:生男孩儿
弄瓦之喜:生女孩儿
2-3岁
孩提
3.4—8.9岁
垂髫
8.9—12.13岁
总角
10岁
幼学
女子12岁
金钗之年
女子13.14岁
豆蔻
女子15岁(已成年)
及笄
女子16岁
碧玉年华
年方二八
男子15岁(已成年)
束发
女子20岁
桃李年华
女子24岁
花信年华
男子20岁(成年)
加冠,弱冠
30岁
而立
40岁
不惑
50岁
知命
60岁
耳顺,花甲
70岁
从心,古稀
77岁
喜寿
80.90岁
耄耋
88岁
米寿
99岁
白寿
100岁
期颐
108岁
茶寿
古代婚姻
三书六礼
三书
聘书
定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
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使用
六礼
纳采
古时婚礼之首,延请媒人做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
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
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增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
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正式送聘礼,谓之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
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
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古代婚礼在早上迎亲,黄昏时举行
戏曲艺术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豫剧(河南梆子),评剧,越剧,黄梅戏
京剧
形成于清代1840年前后的北京
起源于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和陕西梆子(京剧最早不是源于北京)
主要唱腔
二黄
表示沉郁缠绵
西皮
表示轻快奔放
因此,京剧也被称为皮黄
表演的基本功
唱
唱腔,讲究字正腔圆
念
念白,朗诵技法要求严格,千金话白四两唱
做
指做功,身段和表演技法,动作等如舞蹈,表演的形体和表演的技巧
打
武术,翻跌的技艺,武打动作
四大行当
生
内部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指男性
旦
内部分正旦,花旦,闺门旦,五旦,老旦,彩旦,刀马旦,指女性
青衣:贤妻良母
花旦:性格活泼的女子
老旦:老年妇女
净
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需要脸谱,俗称花脸
丑
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代表作
《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
脸谱
现代地方戏
评剧
发源于河北唐山,前身为“莲花落”
《秦香莲》《刘巧儿》
粤剧
广东,广西,闽南一带
《搜书院》《关汉卿》
越剧
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女子之戏”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
《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凌云志》
黄梅戏
安徽,起源于湖北黄梅采茶歌
《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吕剧
起源于山东
《王小赶脚》《白蛇传》《李二嫂改嫁》
昆曲
发源于苏州昆山,又称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牡丹亭》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湖北江西等地亦有同名剧种
《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