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是我们国家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且看本篇思维导图一一道来!
编辑于2019-02-01 05:12:0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识记
(1)过渡时期的概念及其社会性质
①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
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②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③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性
①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②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①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②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③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④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5)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的三个发展阶段
1、互助组
2、初级社
3、高级社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具体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和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吧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7)四马分肥
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金红利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理解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①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与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③这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因素仍有很大比重。因此,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⑤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②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的思想
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人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讨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新民主主义胜利后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党又制定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展开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使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
(4)正确评价历史变革
①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②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级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导致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和偏差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5)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①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②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①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④阶级关系也发生重要变化,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⑤列宁批评了“庸俗生产力论”认为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应用
(1)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结合,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表现为: 中共在分析国情后,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因而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①和平赎买,无产阶级夺权后,必须作用政权的力量,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②逐步过渡,无论对农业,手工业还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使被改造者能逐步适应新的经济制度,这就避免了大动荡带来的不安。
③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这是共产党独创的。
④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两者是相铺相成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也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作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发展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