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先秦文学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文学绪论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渠道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清代白话小说的思维导图, 入清以后,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编创势头,白话小说拥有比诗文更大范围的读者,书坊竞相刊印。
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的思维导图,前半生在徽宗时期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光芒下;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既有着共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同时又由于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犹如五彩云霓,将北方的天穹妆点得云蒸霞蔚,气象万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先秦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的源头
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
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甲骨文、金文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文字的出现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诗、乐、舞三者的结合用作祭祀祈福
诗歌、音乐和舞蹈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巫师)
出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诗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商周之际(史官)
鬼神地位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脱离成为新兴文化代表
辞风质朴、不加文饰、条理比较细密、文思比较清晰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春秋战国之际
官家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民间聚众讲学之风
结果: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诸子并起,代表不同阶段、集团利益, 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百家争鸣”
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内容: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 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渠道
夏商文学与原始文化
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的特点
宗教意识形态
巫史文化的昌盛,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推行礼乐的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德”、'仁“
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史官的宗教职责逐渐淡化, 并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地肩负着对现实的责任 “史官文化”
说理散文
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会理想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 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婉而多讽
百家争鸣和战国文化
这个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产生了 不同于前代而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立足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社会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
士人的地位上升,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主意识和自觉创作的精神增强
文学风格,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楚地文化和楚辞
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辞藻,丰富奔放的想象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春秋以前
诗人们借文学以抒情,有了比较明确的创作动机
春秋战国
各家学派在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的同时, 也提出了各自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
墨家尚质
在文学上极力推崇简约、实用的表达方法
”三表法“
儒家
”仁“作为人的道德生活、内在修养的准则 ”礼“作为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的规范
诗、乐、礼作为道德实践可以成全个人品德
”兴、观、群、怨“
审美功能之外的,感悟功用、认识功用、教育功用、批判功用
尽善尽美,强调善;推崇温润和谐、端庄朴素的文风
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联系,”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道家
道家精神内在为现实人生寻求一种美学的超越, 因此道家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倾向
肯定人的自然性情,反对矫饰、做作
”平淡“是自然性情的极致
淡然无为、顺其自然
艺术创造的极致是在外在形式上达到不露人工的痕迹,显出天然朴素
语言平淡自然、意蕴容纳丰富
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的特征与当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