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既有着共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同时又由于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犹如五彩云霓,将北方的天穹妆点得云蒸霞蔚,气象万干。
编辑于2023-03-05 21:37:09 福建省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大都的居民有十万家这些居民中,包括王公贵族、官僚和他们的家 眷,更多的则是广大的下层市民——包括各行各业的工匠(官匠、 民匠)、经纪人、买卖人、小贩、小吏、侍从、奴仆以及医卜星相之流。 正是他们,构成了大都市民阶层的主体。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为杂剧艺术之花的盛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和充足的养分。
大都作家群以关汉卿为领袖,与关汉卿有交往的大都剧作家就有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等人这种密切的交往和切磋,对杂剧艺术的提高以及创 作风格的趋同,当然是大有助益的
纪君祥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 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但 情节上作了较多改动
《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 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 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 则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 成了复仇的主题。
我们注意到此剧具有民族意识的一面,并不代表此剧的意义 仅仅局限在这一点。在邪恶势力黑云压城、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 胜邪恶,应该是此剧广受欢迎、流传久远的更重要的原因
人物形象
剧中的一批正面 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 格。但他们性格的完成,并不是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 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真实 感人
《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
早在公元1733年就传到法国
从 18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又在英国几经翻译、出版.此 外,意、法、德等国著名作家都曾改编上演过此剧⑺。
杨显之
大都人,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是一位熟悉勾栏生 活,与下层艺人关系密切的作家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 题材的作品
作品以犀利的笔触,将一个趋炎附势、人格卑 下的无行文人的 丑恶灵魂,无情地揭露了岀来
到作者对此类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受害妇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 情。但剧本的结尾,作者却让崔通在未受到惩罚的情况下,与翠鸾 重续鸾胶,显得极其勉强,反映了作者无法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办 法的历史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全剧的悲剧性。
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
剧本第三折把荒郊空野、风 雨交加的凄凉景象,与翠鸾披枷带锁、负屈衔冤的痛苦心情融为一 体,曲辞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宾白关目朴实无华,切合人物情境, 历来为人们所激赏。
石子章
《竹坞听琴》写道姑郑彩鸾与书生秦修然的爱情故事
此剧在 情节上多用巧合,曲文晓畅而富情韵,是元剧中较优秀的作品
道家清规戒律与郑彩鸾对世 俗生活和人间情爱追求的对立。因此,运用较多“独白”来充分展 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乃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从郑彩鸾对道庵违背人性的禁欲 条规的控诉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于人的正常感情和正常生活要求 的肯定,使得此剧成为一曲洋溢着人性光辉的世俗情歌。
王仲文
《救孝子烈母不认尸》
一是歌颂贤德刚烈的母亲李氏
另一点是赞颂清官王修然的清廉公正
在元杂剧中,他是一个可与包拯媲美的清官形象
此剧更值得我们重视的,乃是在描述冤狱 过程中对元代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吏治腐败现象的揭露
此剧对元代军户生活也有较具体的描写,颇具历史价值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河北作家群以真定为主
真定一直由汉人世侯史天泽家族 所控制。史氏家族比较注意推行涵养民力、发展生产的政策,曾有 效地解决了兵民未分,赋役无定法及国兵奥鲁的骚扰等问题,社会 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真定世侯史天泽父子还是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
他们都喜欢交纳文人。相 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当权者对文人宽容的态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 吸引着众多流寓失所的文人名士向真定地区聚集,王若虚、元好 问、白华白朴父子,就是其中声名较著者
李文蔚
存世的《燕青博鱼》和佚作《燕青射雁》
是元杂剧中仅 有的两部写燕青故事的戏
此剧的情节 虽然为后来《水浒传》所无,但剧本对权豪势要横行无法的揭露、 和对梁山英雄抗暴除害反抗精神的歌颂,与《水浒传》是一脉相通 的
第一折燕青所唱《燕过南楼》曲
将一位失路英雄悲愤无奈的心情刻画得相当生动贴切
唯剧本头绪较繁,人物杂出,脉络欠连贯
尚仲贤
《柳毅传书》
虽然涂抹了一层浓厚的神话色彩,但折射岀的仍然是现实人间社会的图景。在封建时代,夫权是捆缚妇女的一条粗大的 绳索,造成了无数妇女的悲惨命运。此剧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问 题
柳毅是一个至诚书生的形象。他见义勇为,不辞劳 苦,救助受丈夫逼害的无辜妇女,体现了中国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传统美德他和三娘人神结合的爱情,符合广大观众的愿望,又具有 浪漫色彩,这是此剧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此剧文辞本色而秀丽,关目紧凑而热闹,波澜迭起,境界阔大。
戴善甫
《风光好》
剧本构思巧妙,意趣盎然, 文辞天然本色,是元剧中较优秀的讽刺喜剧
男主人公陶谷史有其人,其故事则出于《南唐近事》、《玉壶清话》等宋人笔记
此剧讽刺了陶谷假道学的面目,力图揭示在他身上人性的力量与道学要求的对立,灵与肉的搏斗,让人性力量的轻易取胜来凸显道学的虚伪和不 堪一击,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学的特色
郑廷玉
现存剧作中既有历史题材,也有公案、神仙道化、社会伦理等题材, 呈现出眼界阔大、题材多样化的特点
他的剧作思想内容亦较为复杂。其中既有对元代社会黑暗 腐朽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又有对封建伦理道德、佛道消极观念 的露骨的宣扬和礼赞,两者交织,瑕瑜互见。
《看钱奴》
贾仁这一守财奴的形象,概括了剥削阶级里许多人物的共同特征, 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这个剧的主旨是借周、贾二人的荣枯转换,宣扬贫富天定,因 果报应的思想,消极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用漫画手法涂 抹守财奴的形象,把财主贪婪悭吝的心理和伪善狡诈的手段,刻画 得入木三分,又有着明显的积极因素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平阳地区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 宋金时期盛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诸宫调,其发源地就在这一地区
前期杂剧作家中平阳籍的有六人: 石君宝、 于伯渊、赵公辅、狄君厚、孔文卿、李潜夫
石君宝
塑造性格刚烈、敢于斗争的下层妇女形象,正是 石君宝剧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秋胡戏妻》
罗梅英的思想性格,主要是通过两场尖锐的戏剧冲突凸显出来的
自尊自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劳动妇女形象
一是反抗李大户的逼婚
表现出坚贞不屈、视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
她后来与秋胡的斗争
《曲江池》
李娃和鸨母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维护自己的爱情幸福
把封建家长对子女的统治改变为对等的关系,使李亚仙的艺术形象更显得完美
李潜夫
《灰栏记》
一出公案剧 剧作对元代吏治的腐败,恃强凌弱、欺诈浇薄的社会风气,以及下层妇女苦难的生活境况均有所反 映,有一定现实意义
吴昌龄
吴昌龄的创作成就并不算太高,他为后世所推重, 主要因为他是元代写西游戏最多的作家,著有西游故事杂剧3种
吴氏《东坡 梦》杂剧所写苏东坡访佛印的情节,完整地保留了一段说参请,这 是研究宋元说话艺术的宝贵资料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在金末元初这一历史阶段,东平在汉人世侯严实、严忠济父子辖领之下。他们比较注意辖区内社会的稳定,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涵养民力的政策,故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直接破坏,保持了辖区内社会的相对安定繁荣
严氏父子还重视文治,喜延揽人才, 在那个斯文扫地、芹藻无光的时代,东平地区相对是文士的一方乐土
东平的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活跃
早期东平散乐,生动记录了元代早期杂剧演出的实况, 是研究杂剧史的珍贵史料
所谓散乐,指的即是民间剧团和艺人
从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来看, 山东作家群不仅创作水浒戏的数量多,思想艺术成就也是最高的
康进之
《梁山泊黑旋风负荆》
此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农民英雄的生动形象。 剧作一开 始,就以细腻抒情的笔调,描写李逵对梁山风光的赞美
李逵心目中梁山优美纯净的景致,乃是梁山正义纯洁的起 义事业的物化,从他对梁山景致的赞美,透露出来的正是他对梁山事业的无比热爱
此剧的另一特色是喜剧手法的成功运用。李逵和宋江的矛盾是剧本的主要矛盾,它是由误会产生的。误会本身是虚假的,而误会所以产生的缘由却是严肃的,因而从误会中自然而然生发出一 系列喜剧性情节
高文秀
《双献功》
水浒故事中的李逵本是个粗豪莽撞的人物,此剧也基本保持了这一性格特征
此剧的特色主要表现 在,作者以浓彩重墨突出刻画了 李逵性格中细心机敏的一面,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
此剧关目紧凑,曲白质朴自然,切合人物身份又富有生活气息高文秀显然是位熟谙舞台演出三昧的当行作家。他被时人称 为“小汉卿”,并非过誉
武汉臣
《老生儿》
是一出社会伦理剧。它表现的是一个财主家庭围 绕子嗣及继承权所引发的纠纷,展示了以血缘区分亲疏远近的封建家庭成员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剧作刻画人物真切自然
剧作语言生动,曲白相生,尤以宾白的朴质本色而为后世人们所赞赏
这些作家又以大都 (17人)、真定(7人)、东平(5人)、平阳(6人)最为集中,可见以 这四个地方为主体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作家群。这四个作家群并不 是封闭的,彼此之间由于作家的流动而进行着频繁的交流⑵,同时 它们的影响又旁及附近的地区,从而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 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和安徽的北部这一广大地域的北方戏剧 圈。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既有着共同的时代精神和总体风格, 同时又由于各自地域文化的特色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犹如五彩 云霓,将北方的天穹妆点得云蒸霞蔚,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