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代白话小说
清代白话小说的思维导图, 入清以后,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编创势头,白话小说拥有比诗文更大范围的读者,书坊竞相刊印。
编辑于2023-05-07 15:23:44 福建省清代白话小说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明末有人写《西游记》的续书,入清后出现了一批续书
清初的小说续书有两种作法
仿照
作者刻意仿照原书,用原书的主要人物或者他们的后身, 演绎出与原书相类似的故事情节
天花才子评的《后西游记》 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
蕴含一定的新意,但全书模拟原书的痕迹过重,人物性格也与原书的人物大体相近,文笔疲弱,缺乏新的艺术创作
作者假借原书的一些人物,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
丁耀亢的《续金瓶梅》
作者亲身受过明清易代战乱之苦, 借续书影射现实,抒发心中对清朝以武力征服、取代明朝的愤懑
内容庞杂,涉笔多淫秽,都成突出的缺陷
陈忱的《水浒后传》
续写梁山英雄中仅存的三十二人再度起义,转为反抗入侵的金兵等等,情节寄托了陈忱的亡国之恨和关心国家的无限心曲
寄托遥深。却缺乏内在的生活血肉,特别是“赋诗演戏大团圆”作结,落入了俗套
叙事模式发生了变化,人物情节趋向寻常生活化,抒情写意性增强了
《醒世姻缘传》
小说由山东一带方言作成, 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明水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作者是明末清初生活在此地方的一位文人
《醒世姻缘传》
最早的一部作家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
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风格也相近, 其中人物还引经据典式地引用了“西门庆家的潘金莲”的话语
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虚构出全新的小说人物和生活图画
明确的要解释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夫妻关系恶劣的原因)的题旨, 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由此而设计的
原名《恶姻缘》
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 为了营造荒唐的两世姻缘的故事,小说中还写进了一些荒唐的情节和无稽的说教,整部小说有着浓重的荒诞神秘色彩
转向现实人生的时候,却又相当清醒,体察得很深切,在他主观编造的因果报应的故事框架的内外,描绘出相当丰富的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
声称主旨在于明因果的小说,全景式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吏治腐败、世风浇薄的面貌
反映出妇女对现实的清规戒律的反抗意识
作者处于男权意识有憾于世间家庭的“阴阳倒置,刚柔失调” 即丈夫受妻妾的辖制、欺凌的现象而发作的
但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人生图画超越了作者的思想, 小说为揭示男性被女性欺凌的原因,追究到了男性压迫女性的人生悲剧,表现为一个循环相因的生活过程,在这个因果报应的逻辑中:女性对男性的欺凌,也就是对男性压迫的反抗
小说在以因果报应警世劝人的思想躯壳里,包孕着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这就是这本书超越一般写悍妇而旨在维持所谓夫纲的地方
写作手法
写社会家庭间的寻常细事,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 对城乡下层社会的描绘更富有鲜活的生活气息。
作者对人情世态,揣摩得深切,在写实的基调上,往往加夸张之笔, 显示出其人其事的滑稽可笑,形成讽刺艺术的效果
小说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幽默诙谐的情趣
才子佳人小说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从晚明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篇幅增长了,成为章回式的中篇
书名也多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任务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
文字比较清顺、规范,中间夹有较多的诗词韵语,大多数以诗词为主人公发生爱情的契机
受到明人传奇的影响,是晚明拟话本中婚恋小说的新变
“三言”“二拍”里都有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 多是写文人的风流艳事,重在情欲的爱悦,有着浓厚的世俗色彩
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
天花藏主人张匀
张匀编著并经营刊印,多为才子佳人小说
《玉娇梨》
《平山冷燕》
《定情人》
槜李烟水散人徐震
最初写传奇类小说,后期作才子佳人小说
《合珠浦》
《珍珠舶》
《赛花铃》
都是失去科举仕进缘机的文人
作者心目中的“才”主要是能诗善文,婚姻之事便注入了文雅风流
是作者们徒自憧憬的富贵风流梦
将晚明世情小说的纷繁世界转向文人、淑女的一角,变为求偶择婚的庄语, 也反映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
使婚恋主题雅化、淡化,甚至淘汰掉青年男女相爱的自然情欲的动因和内容, 突出了诗词才情的欣赏,将男女之情引向择婚的风雅上去
表现了自主择婚的意识
提出了以才、貌相当为条件的爱情婚姻观
让佳人摆脱只做男人的附属的境地
作者多是为谋生而作小说,并不熟悉上层社会和得意文人的生活, 创作缺乏生活体验的基础
人物缺乏有生活血肉的个性
《红楼梦》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 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
李渔的短篇小说
到清初,可凭借的旧材料更加难得,作家们转向记述当时见闻, 凭经验结撰故事,便是势所必然。
《无声戏》、《十二楼》
不演唱的戏曲,表明在其小说观念中与戏曲一样重视故事情节的新奇有趣 也表明他作小说要赢得读者的欢喜
李渔的短篇小说,全是叙写世情的, 展示的是社会家庭间财产、婚姻、子嗣、立身处世的问题
从题材角度
与前出之“三言”“二拍”中写市井生活的作品是一样的
所营造的小说世界,大都是与现实世界似是而非, 所显示的是他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
在白话小说的创作中,最早勇敢地投入自己、表现自己的作家
继承了拟话本小说与生俱来的关乎名教、有裨风化的套教 篇首篇尾总要做一番说教,有少数作品径直是劝善惩恶、维持世道的内容
绝少在封建纲常伦理上做文章,所发的大都是别出心裁的饮食日月之道
李渔小说创作突出地表现着一种玩世的娱乐性
意识到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在小说创作中有着活跃的创造意识, 但他过分地强调创造的自由性,以为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为所欲为”。
李渔小说表现出一种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
不仅在篇前篇后絮叨地发议论,叙述故事时也会随时介入他的解释和俏皮的调侃
他很少放弃叙述,作客观的展示,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籍以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和情节发展的合理性,选定了一个题目,便无顾及地摆布人物,编制故事
入清以后,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编创势头,白话小说拥有比诗文更大范围的读者,书坊竞相刊印。清初的遗民文人多是处于苦闷和关怀世道之心,于诗文之外另寻一种表达方式。落拓文人受小说盛行的文化现象诱导,创作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