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综合-职业理念
小学教师资格证职业理念部分,包括教育素质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作了详细的概括,供大家学习参考,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观
基本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
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得到提高
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国家政策保障
推进新课程改革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在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中践行素质教育
方法
发挥教师的作用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发两独)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
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
独立性
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要求
选择性
调控性
创造性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自我意识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关键词是“由……到……”“从……到……”,带有方向性,强调顺序的不可逆与不可逾越。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关键词是“……阶段”“……时期”,强调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对应的任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强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师观
现代教师角色转变
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促进者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行为转变
尊重、赞赏
帮助、引导
反思
合作
教师专业的发展
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常用的反思工具: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学案例等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
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
建立专业理想(专业精神)
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
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形成专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