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是一篇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思维导图,讲述了中心理解、细节判断、语句排序、语句填空、接语选择、词的辨析、语境分析等。
编辑于2021-09-14 10:21:06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
解题顺序
提问 - 文段 - 选项 (对比择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是……
适合做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解题思路
有中心句 - 同义替换
无中心句 - 全面概括
解题技巧
重点词语
关联词
转折关系
转折之后是重点
典型标志词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实际上,
非典型词
一家之言,有人认为,大多是人认为,有一种看法认为;通常以为,有一种观点认为
殊不知;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全新的研究;一种误读;相对而言;
错误选项特征
非重点
转折前的内容
围绕例子的表述
无中生有
因果关系
结论是重点
典型格式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典型标志词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可见、看来、故
导致、使得、致使、造成
文段特征
结论标志词引导的结论句在结尾, 多为文段中心句
结论标志词引导的结论句在文段开头/中间
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结尾句是中心句
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对策等,需要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错误选项特征
结论之前的内容
必要条件关系
必要条件是重点
典型格式
只有……才……
才……(只有省略了)
对策标志词
应当、应该、应、需要、要、必须+做法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前提、基础、保障
负有……的义务/……的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的要领之一/势在必行
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问题标志词
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等
行文脉络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
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对策
常见错误选项
假设变现实的表述
错误选项特征
无关对策的表述
围绕问题的表述
围绕意义效果的表述
Tips
当文段中只出现“问题”表述时,“解决问题”可能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
对策不是万能的,一定要注意
并列关系
全面概括
文段特征
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句式相同或者相近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引导词
夏朝……;商朝……;秦朝……;东汉……; 早期……此后……如今……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古今展开
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等表示强调
过去……现在则是…… 以往……但是今天……
特征选项
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错误选项特征
表述片面
主题词
定义
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要围绕其展开
判断方法
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前有引入或者后有解释说明 - 出现频次相对较低
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 - 出现频次相对较高
理论要点
正确答案需包括文段的主题词
一个主题词要找准,两个主题词要找全
错误选项特征
非重点
转折前的内容
围绕例子的表述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主题词(偷换/范围扩大或缩小)
程度词
标志词
更、尤其、正式、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罪魁祸首、身为……而倾倒、堪比 等
理论要点
程度词可以提示重点词的位置
行文脉络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中心句特征
形式
重点词提示
内容
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举例子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等
具体的人名、地名、事件举例等
数据资料、调查报告
正反论证
原因解释
并列分述
错误选项特征
尾句内容迷你眼,并非全部是重点
非重点处设陷阱,无中生有需警惕
略读句子特征
例子
比如、例如、譬如等
具体的人名、地名、书名、事件举例等
原因
因为……,由于……
背景
时间/地点状语: 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明清之际、建国初期、目前、日前、当下、在美国、在中国北方
分析形式: 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
细节判断
典型细节理解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可以得知/推出的是……
做题顺序
从文段特征看
文段晦涩难懂,先看选项,再回文段对比
文段通俗易懂,先读文段,再看选项
从选项特征看
选项特征明显,可以先从选项入手
易定位特征
三字一号
数字,名字,字母,标点符号
核心名词
做题原则
对应准则
原文部分语句的复数
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错误选项类型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范围扩大/缩小
偷换话题主体
概念混淆
偷换逻辑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
因果导致
强加因果
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
偷换数量
较多量
较多、很多、大部分、广泛、一片、不少等
较少量
较少、少量、少部分、少许、不多等
中间量
某些、一些、部分
偷换时态
依然性时态
已、已然、曾经、了、过、完成、虽然……但是等
未然性时态
将、要、立即、马上、如果、趋势、有望、如果、即使……也等
进行时时态
正、正在、在……中、着、现在、尚未完成等
偷换语态
相对绝对项
绝对表述
一定、必定、都、所有、全部、永远
可能、也许、往往、之一、或许、不完全是、并非绝对、否定词+绝对表述
相对表述
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提问方式
将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解题要点
从选项入手
对比确定首句
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结尾
验证(非必须)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验证
Tips:选项和文段标志结合看
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下定义
……就是/是指
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下
提出观点
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认为
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
这、那、他、其、该、此
关联词后半部分
但、却、而且、然而、同时、特别是、实际上、甚至
确定捆绑集团
指代词
这,那,他,其
他们,这些等
关联词
配套出现 确定捆绑
单个出现 分析句意
转折/因果/递进/并列
确定顺序
时间顺序
具体年份
朝代
朝代歌
表示时间的词语(后来/过去,现在,将来)
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
A和B
确定尾句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对策
语句填空
提问方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项是……
横线在结尾
总结前文
提出对策
横线在开头
需对后文进行概括
横线在中间
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把握好主题词,保证与文段的话题一致
接语选择
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干扰项特征
文段中已经论述的内容
Tips
理解紧紧依托文段,不能无中生有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从选项入手找区别
词义侧重
辨析方法
拆字组词:用不一样的字单独组词
整词搭配:用整个词进行组词
固定搭配
搭配一个词
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
搭配多个词
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
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常用词搭配
爱护/爱戴
人/物
上对下/下对上
具体/抽象
主动/被动
特点词搭配
政策热点、领导人讲话
找准搭配对象
一般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名词“
程度轻重
区分词的程度轻重
程度轻
大相径庭:相差很大
程度重
截然不同:完全不同
理论要点
所填词语的程度轻重与文段意思保持一致
Tips
文段中出现更、甚至、乃至、遑论等词语时,语意程度前轻后重
感情色彩
区分感情色彩
褒义
成果
贬义
后果
中性
结果
理论要点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语境分析
从文段角度找线索
关联关系
转折
标志词
但是、然而、却、可是、实际上、其实等
理论要点
前后语意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因果
标志词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导致;使得等
理论要点
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并列
同义并列
顿号,逗号
同义并列前后语意相近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繁殖,多一些……少一些……,要……不能……等
反义并列前后语义相反
句式相同或者相近,要结合前后语境分析是相同还是相近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
分句,_____,分句
有标志
标志词
即,就是,可谓,可以说是,无异于,无疑是等
标点
冒号,破折号
无标志
前后语句对横线处进行解释
重点词语对应
形象表达,指代词,主题词
Tips
找准对应关系,要给予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片段阅读(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