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产评估方法脑图
适用于资产评估基础三种方法,分别是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图中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9-14 23:59:08资产评估方法
成本法
概念
定义:估测重置成本扣除各种贬值
基本思路: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资产损耗(资产价值的现实损失额)≠会计折旧(历史成本对资产的原始价值损耗计量)
应用前提
前提条件:①评估对象能正常使用或者在用(现状续用,转用续用,移地续用假设) ②能够通过重置途径获得③重置成本和相关贬值能够合理估算
注意相关事项:①耗费(有效/无效)体现社会/行业平均水平,不是个别成本耗费 ②最佳使用(法律允许,经济可行,技术可实现下价值最大化用途) 快速变现(由法院或债权人等强制要求)
参数估算方法
重置成本
重置核算法(细节分析法,核算法,成本核算原理) 分类:①实际测算过程,购买型,自建型 ②是否需要安装分类,运输安装(现行购买价格,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及其他) 不需要安装(资产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价格指数法(物价指数法,利用与资产相关价格变动指数,将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 公式:重置成本=资产的历史成本(原始购置所发生支出,不是评估调整后价格和二手交易价格)×价格指数
功能价值类比法(与市场法一致)生产能力比例法/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统计分析法:调整系数K=重置成本/历史成本
实体性贬值
观察法:现场勘察,判断成新率,从而估算实体性贬值 资产实体性贬值率=1-资产实体性成新率
使用年限法 资产实体性贬值率=实际已使用年限/总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实际利用时间/法定利用时间
修复费用法(恢复资产功能所需支出的费用金额)
功能性贬值(超额运营成本折现) 净超额运营成本=超额运营成本×(1-所得税税率) 超额运营成本=运营成本-比较案例运营成本
经济性贬值(资产利用率下降,闲置,运营收益减少) 间接/直接
综合成新率①考虑资产经济寿命 ②勘察成新率 综合成新率将年限成新率和勘察成新率加权平均
局限
①难为投资者提供价值参考 ②轻资产企业成本法与收益法,市场法差异大
优势(最为基础)
①考虑资产损耗 ②客观可行 ③企业价值破产清算,资产分割
适用范围
构建过程必要花费,所需付出代价 单项资产重置,实体性,功能性贬值 企业价值资产负债逐项评估,选用合适方法
成本法主要参数
重置成本(现行再取得成本,购置或建造评估对象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资金成本,税费及合理利润) 社会一般生产力水平客观必要成本,非个别成本
复原重置成本完全相同材料,建筑,制造标准,设计,规格及技术, 以现时价格水平重新构建与评估对象相同全新资产所发生费用
更新重置成本:不完全相同材料现代建筑或制造标准,设计,规格,技术,具有同等功能
实体性贬值:使用力及自然力作用资产物理性能损耗或下降 资产实体性贬值率=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重置成本×100%
功能性贬值(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资产功能相对落后)
包含内容:①超额投资成本(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由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②原有资产超过技术进步同类资产运营成本超支额
体现:①运营成本,产出量相等,评估对象运营成本高于同类 ②产出能力低于同类技术先进资产
依据:①资产效用,生产加工能力,工耗,能耗差异 ②重视技术进步因素。
经济性贬值:由于外部条件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造成资产价值损失 形式:①利用率下降,甚至闲置②资产运营收益减少
收益法
货币的时间价值
定义:一定量货币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差额 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下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计算基础概念
时间轴
终值F和现值P
复利:不仅对本金计算利息,还对前期所产生的利息计算利息
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
复利终值:F=P(1➕r)^n 复利终值系数(F/P,r,n)
复利现值:系数(P/F,r,n)
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概念和类型 年金是指间隔期相等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
年金终值或现值:系列,定期,等额款项的复利终值或现值的合计数
年金的类型
普通年金(从第一期起,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 年金终值系数(F/A,r,n)年金现值系数(P/A,r,n)
预付年金(先付年金),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 额收付.先求普通年金终值,再调整×(1➕r)
递延年金(隔若干期后开始发生的系列等收付款) 递延年金的现值Pa=A(P/A,r,n)(P/F,r,m)其中m为递延期, 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永续年金:无限期收付年金,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现金流 Pa=A/r
年偿债基金(普通年金终值的逆运算) 已知终值F,求年金A 偿债基金系数(A/F,r,n)
年资本回收额(普通年金现值的逆运算) 资本回收系数(A/P,r,n)
利率的计算
差值法 r=r1➕(B➖B1)/(B2➖B1)(r2➖r1)
查表法☞差值法
永续年金利率:r=A/P
名义利率(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以年为基本计息期: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短于一年计息期计算复利: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且i=(1+r/m)m➖1 i为实际 r为名义 m为复利计息次数
通货膨胀: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概念
将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
应用前提
三个基本要素:①预期收益 ②折现率和资本化率③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
必须具备前提条件:①未来预期收益可预测且可用货币衡量 ②获得预期收益风险可预测且可用货币计量 ③获利年限可预测
收益法主要技术方法
主要参数
收益额
定义:根据投资回报原理,资产正常情况下归其产权主体的所得额
特点:①未来预期收益额,而不是资产历史收益额/现实收益额 ②客观收益,不是资产的实际收益
收益类型:①净利润②净现金流量③利润总额 eg:税后收益代表资产盈利水平 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追加投资 优势:①反映预期收益②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产评估采用的是自由现金流量
预测资产未来收益方法:①时间序列法 ②因素分析法,简接法,适用面更广,预测结果客观性
折现率
本质:期望投资报酬率
构成:无风险报酬率(安全利率,参照同期政府债券收益率) 风险报酬率(风险投资的一种补偿)
确定折现率方法
加和法: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过β系数来量化折现率中的风险报酬率部分) 公式: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 Rf:没有投资违约风险/取我国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平均值 Rm-Rf: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系统性市场风险
资本成本加权法
市场法
寻找与被评估资产相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及收益倒求折现率 较多样本资产:行业,销售类型,收益水平,风险程度,流动性相类似
收益期限
定义:以年为单位,资产具有获利能力并产生资产净收益持续时间 根据自身效能,资产未来获利能力,资产损耗情形
分类:有限期和无限期
收益增长模型:①两阶段-观测期☞永续增长阶段 ②三阶段-成长☞过渡☞超常 ③永续增长模型
步骤
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适用范围
单项资产评估:无形资产/房地产/机器设备/其他资产
整体资产评估:收益法适用轻资产类型企业价值评估 常见方法:股利折现/现金流折现/经济利润模型
优势:适用企业价值,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等价值评估 资产成本费用与其获利能力不对称,成本费用无法难以准确计量
局限性:①无收益/收益无法用货币计量,难适用 ②主观性,评估结果难以把握 ③需要一定市场条件,否则数据困难
市场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适用范围
范围:评估具有活跃公开市场具有可比成交案例
局限(优劣性)
优点:具有客观性,有效,可理解
不足:①认知和反映受非理性因素影响 ②深刻把握差异性,避免用价格取代价值 ③充分分析市场认知与价值内在差异性,合理调整价值乘数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