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节教师观
教资综合素质第一章第三节教师观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概述、职业性质、职业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专业发展等内容。
小学综合素质第三节教师观思维导图,包括教师观的概述、职业性质、职业认识、专业发展、新课程下的教师观等内容。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第二节学生观讲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人为本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教师观
概述
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职业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型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提高民族素质的 使命。 (2)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老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 职业特征是教育教学 ,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
职业认识
性质
劳动特征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书育人,科学文化知识, 训练技能, 发展智力, 培养思想品德 促进身心健康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学生有先天素质的差异 后天环境造成的个性差异 ,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表现在 : ①因材施教 ②教育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 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 。 5、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延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 6、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 影响具有滞后性 。 7、教师劳动的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 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8、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 ,一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 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角色特点
角色特点 具有多样性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 的设计者 ,组织者 ,和管理者角色 . 5、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7、新近提出的教师职业角色 ①心理调节者。②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责任与价值
1、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职业的价值 ——①教师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求 意义和作用 , 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 ②教师职业的自我价值 ,称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 ,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 的社会劳动。老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4、在对待自我上 教师应注重反思
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的发展史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业化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的专业素养
1、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1)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2)保健性质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老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 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 学法知识 。 (4)文化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 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2、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 4、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 良好的情感特征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积极稳定的情绪 ,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 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 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 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 加强交流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终身学习 2、行动研究 3、教学反思 4、同伴互助 5、专业引领 6、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