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践论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读实践论笔记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实践论的基本知识点,比较系统全面。可方便阅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实践论
背景
毛选第一卷,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九三七年七月)
1937年9月,《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辩证唯物论”的最后一节
旧书网,2000元一本
司马迁:“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毛泽东,感同身受,被排挤,不被重视,被指责“狭隘的经验论”、“右倾机会主义”
王明左倾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红军损失惨重
系发愤之作(而非发奋)。 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错误,故题为《实践论》
意义
深刻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为延安整风(1941~1945)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内容
引用名句:
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总结性语句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的两个显著特点
阶级性
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实践性
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感觉与理解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解决本质问题
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 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认识的过程
第一步,是从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着重指明
第一个,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个,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结语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典型案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
为什么没有把握?
因为不了解
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hi后,他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
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 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 而不是主管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 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
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
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
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在于提心吊胆设计的成果,被验证很安全。
对照
毛主席
生卒:1893年12月26日-1976年09月09日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32岁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33.5岁
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41岁
确立毛泽东正确路线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43.5岁
我们呢?
对工程认知的感觉,与设计计算的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设计成果的感觉,与现场施工实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从感觉,到理论,到实践,到深化理论,这个循环,我们走了多远?
延伸:1941.5.19《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著作
原文: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思考:我们的设计工作,不是为了设计本身,而是为了锤炼本领,更好的服务于总承包项目。
原文: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思考:要注重与时俱进(新材料、方法、工艺),要消化参考图纸、熟悉规范,要注意与采购施工的融合。
有的放矢
“的”是中国革命, “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
“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 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 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 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