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用建筑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民用建筑构造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楼板与地面、地基、阳台和雨棚、基础、楼梯、台阶与坡道、门与窗、建筑遮阳等方面,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1-09-22 07:41:55民用建筑的构造
楼板与地面
楼板
多层建筑中沿水平方向分隔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
要求
一定的隔声、防火、防水的的能力
组成
楼板结构层
楼面面层
板底顶棚
类型
所用材料
木楼板
优点
自重轻、表面温暖、构造简单
缺点
不耐火、不隔声、耐久差
砖拱楼板
优点
节省钢材、水泥、木材
缺点
自重大、承载能力大,施工繁杂
钢筋混凝土楼板
特点
强度高、刚度好、耐久、防火、有良好的可塑性、便于机械化施工
按施工方式分类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即所有构件采用现场支模板,现场浇筑混凝土,现场养护
优点
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平面形状任意选择,对不规则平面的适应性强
缺点
需要大量的模板,现场的作业量大,劳动强度大,工期也较长。
分类
板式楼板
分类
单向板
单向板(长短边比值大于或等于3,四边支承)仅短边受力,该方向所布钢筋为受力筋,另一方向所配钢筋(一般在受力筋上方)为分布筋。板的厚度一般为跨度的1/40-1/35,且不小于80mm
双向板
双向板(长短边比值小于2,四边支承)是双向受力,按双向配置受力钢筋。长短边比值大于或等于2,小于3时,一般按双向板设计。
悬挑板
悬挑板只有一边支承,其主要受力钢筋摆在板的上方,分布钢筋放在主要受力筋矩的下方,板厚为挑长的1/35,且根部不小于80mm。由于悬挑的根部与端部承受弯矩不同,悬挑板的端部厚度比根部厚度要小些。
适用范围
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厨房、厕所、走廊、储藏室)雨棚、遮阳等
梁板式肋型楼板
组成
主梁
次梁
板
特点
传力线路明确、受力合理
适用范围
开间、进深较大,楼面承受的弯矩较大的房间
井字形密肋楼板
特点
没有主梁,都是次梁,顶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
适用范围
门厅、会议室
无梁式楼板
分类
无柱帽
有柱帽
特点
底面平整,增加了室内的净空高度,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但楼板厚度较大
适用范围
荷载较大、管线较多的商店和仓库等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
即构件在工厂或预制场先制作好,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优点
可以节省模板,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
缺点
整体性、灵活性、刚度、抗震性能差、不宜穿孔
分类
实心平板
适用范围
走道板、储藏室隔板、厨房、厕所板
特点
制作方便、造价低
隔声效果不好
槽型板
适用范围
有特殊隔声、保温要求的建筑
特点
保温、隔声
空心板
适用范围
广泛采用
特点
自重小、用料少、强度高、经济
细部构造
板的搁置方式
板式结构
板直接搁置在墙上
梁板式结构
板搁置在梁上,梁支承在墙或柱子上,形成梁板式结构
矩形梁
板搁置在梁的顶面
花篮梁
板搁置在梁出挑的翼缘上
板的侧缝
V形缝
U形缝
凹槽缝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装配整体式又叫装配式,即将预制板、梁等构件吊装就位后,在其上或者与其他部位相接处浇筑钢筋混凝土连结成整体,这样就形成了装配整体式
特点
装配整体式的整体性、抗震性介于另外两种之间。模板消耗和批量生产业介于另外两者之间。
类型
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密肋填充块楼板
现浇
预制
压型钢板
钢梁组合的楼板
地面
组成
面层
面层是地面上表面的铺筑层,也是室内空间下部的装修层。它起着保证室内使用条件和装饰地面的作用。
垫层
垫层是位于面层之下用来承受并传递荷载的部分,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垫层材料的性能,可把垫层分为刚性垫层和柔性垫层。
基层
基层是地面的最下层,它承受垫层传来的荷载,因而要求它坚固、稳定。实铺地面的基层为地表回填土,它应分层夯实,其压缩变形量不得超过允许值。
主要
结合层
隔离层
找平层
防水层
隔声层
保温层
附加层
增设
节能构造
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
不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
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
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
阳台和雨棚
阳台
在楼房中人们、与室外接触的场所
承重构件
墙承式
是将阳台板直接搁置在墙上,其板型和跨度通常与房间楼板一致。这种支承方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多用于凹阳台
悬挑式
是将阳台板悬挑出外墙
挑梁式
是从横墙上伸出挑梁,阳台板搁置在挑梁上
特点:阳台宽度和房间开间一致,应用广泛
挑板式
是将阳台板悬挑
阳台板和墙梁现浇在一起,利用梁上部的墙体或楼板来平衡阳台板,以防止阳台倾覆
特点:这种做法阳台底部平整,外形轻巧,阳台宽度不受房间开间限制,但梁受力复杂,阳台悬挑长度受限,一般不宜超过1.2m
房间楼板直接向外悬挑形成阳台板
特点:这种做法构造简单,阳台底部平整,外形轻巧,但板受力复杂,构件类型增多,由于阳台地面与室内地面标高相同,不利于排水
细部构造
阳台栏杆与扶手
栏杆
空花栏杆
实心栏杆
混合栏杆
栏板
混凝土栏板
现浇
预制
砖砌栏板
扶手
阳台排水处理
雨篷
设置在建筑物外墙出入口的上方用以挡雨并有一定装饰作用的水平构件
支承方式:悬挑式
结构形式
板式
梁板式
楼梯
组成
楼梯梯段
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
楼梯平台
中间平台
楼层平台
栏杆与扶手
保障安全的围护构件
类型
位置
室外楼梯
室内楼梯
使用性质
主要楼梯
辅助楼梯
疏散楼梯
消防楼梯
所用材料
木楼梯
钢楼梯
钢筋混凝土楼梯
施工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板式楼梯
梯段板
平台梁
平台板
梁式楼梯
斜梁
踏步板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悬挑式
墙承式
梁承式
中型及大型装配式楼梯
形式
楼梯的细部构造
踏步面层及防滑构造
便于行走、耐磨、防滑
栏杆、栏板和扶手
安全防护和装饰
台阶与坡道
因建筑物的构造及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有一定的高差,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可以选择台阶或坡道来衔接
室外台阶
踏步
平台
坡道
门与窗
类型
材料
木门窗
优点:自重轻、加工制造简单造价低、便于安装
缺点:耐腐蚀性能一般,耗用木材
钢门窗
优点:大批生产、成本较低、节约木材、强度大、透光率大、便于拼接组合
缺点:易锈蚀、自重大
铝合金门窗
优点:质量轻、强度高、安装方便、密封性好、耐腐蚀、坚固耐用、色泽美观
塑料门窗
优点:轻质、耐腐蚀、密封性好、隔热、隔声、美观
缺点:变形较大、刚度较差
钢筋混凝土门窗
优点:耐久好、价格低、耐潮湿
缺点:密封和表面光洁性较差
开启方式
门
平开门
弹簧门
推拉门
转门
折叠门
卷门等
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固定窗等
镶嵌材料
门
百叶门
玻璃门
胶合板门等
窗
玻璃窗
纱窗
百叶窗
防爆窗等
组成
门
门樘(又称门框)
上槛
中槛
边框
门扇
窗
窗樘(又称窗框)
上框
下框
中横框
中竖框
边框
窗扇
上冒头
中冒头
下冒头
边梃
五金零件
铰链
风钩
插销
拉手及导轨
滑轮
尺度
门
最小宽度
700mm
卧室
900mm
厨房
800mm
住宅入户
10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
1000mm
大于1000mm
双扇门、四扇门等
窗
平开木窗
高度
800-1200mm
宽度
500mm
上下悬窗
高度
300-600mm
中悬窗
高度
不大于1200mm
宽度
不宜大于1000mm
推拉窗
高度
1500mm
宽度+
1500mm
节能
门
入户门
阳台门
窗
控制窗户的面积
提高窗户的气密性
窗框与墙洞
窗框与窗扇
玻璃与窗扇
减少窗户的传热
减少窗框、窗扇型材的传热耗能
减少玻璃的传热耗能
采用隔热保温窗帘
建筑遮阳
遮阳板形式
水平遮阳
垂直遮阳
综合遮阳
挡板遮阳
屋顶
作用
防御自然界的风雨雪、太阳辐射热和冬季低温的影响
承受自重及风、沙、雨、雪等荷载及施工或屋顶检修人员的活荷载
对建筑物形象起美观的作用
构造
结构层
找坡层
隔热层
找平层
结合层
防水层
保护层
类型
平屋顶
定义
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
特点
屋面面积小
构造简便
排水方式
高层建筑屋面
内排水
多层建筑屋面
有组织外排水
低层建筑屋面
无组织排水
柔性防水
防水卷材防水
涂膜防水
复合防水
坡屋顶
定义
坡度在10%以上的屋顶
特点
坡度大
排水快
可采用构件自防水
构造
承重结构
砖墙承重
屋架承重
梁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板承重
屋面
平瓦屋面
水泥瓦
黏土瓦
波形瓦屋面
小青瓦屋面
细部构造
檐口
砖挑檐
椽木挑檐
屋架端部附木挑檐或挑檐木挑檐
钢筋混凝土挑天沟
山墙
斜天沟
烟囱泛水构造
檐沟和落水管
顶棚
平顶棚
斜顶棚
保温
隔热与通风
做通风屋面
顶棚隔热通风
墙
墙的类型
作用
承重
围护
分隔
分类
按位置分类
内墙
外墙
横墙
纵墙
按受力分类
承重墙
非承重墙
按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
一种材料
空体墙
一种材料
组合墙
两种材料
按材料分类
砖墙
石墙
土墙
混凝土或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墙、板材墙
特殊材料墙体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装配在预制或现浇框架结构上的围护外墙,适用于一般办公楼、旅馆、医院、教学、科研等民用建筑
加气混凝土墙
组成
砌块
外墙板
横向布置墙板
竖向布置墙板
拼装大板
隔墙板
压型金属板墙
保温型
非保温型
石膏板墙
舒乐舍板墙
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材、两侧钢丝网片和斜插腹丝组成
优点:强度高、自重轻、保温隔热、防火及抗震良好
隔墙
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需求
自重轻
厚度薄
便于安装和拆卸
有一定的隔声能力
按构造方式分类
块材隔墙
普通砖隔墙
优点:坚固耐久,有一定的隔声能力
缺点:自重大、湿作业多、施工较复杂
砌块隔墙
优点:质轻、孔隙率大、隔热性能好
缺点:吸水性强,施工时应按要求处理
骨架隔墙
骨架
木骨架
轻钢骨架
常用
石棉水泥骨架
浇筑石膏骨架
水泥刨花骨架
轻钢和铝合金骨架
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轻金属制成的
面层
板材隔墙
单板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面积较大,且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
碳化石灰板隔墙
增强石膏空心板隔墙
墙体细部构造
防潮层
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勒脚部位的地面水影响墙身,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勒脚
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对墙面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还有美化建筑物外观的作用
散水和暗沟(明沟)
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
窗台
内窗台
排除窗户上的凝结水,保护室内墙面
外窗台
防止窗洞底部积水
过梁
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传来的荷载
圈梁
提高建筑物的总体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减少由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防止较大震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构造柱
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升建筑物承受地震的能力
变形缝
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伸缩缝
沉降缝
防震缝
烟道与通风道
烟道
排除煤灶的烟气
通风道
排除室内污浊空气
墙体保温隔热
建筑物的耗热量主要是由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占总耗热量的73%-77%。在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中,外墙约占25%左右,减少墙体的传热损失能显著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外墙外保温
构造
保温层材料
保温层的固定
粘贴
钉固
粘贴钉固相结合
保温层的面层
作用
保护和装饰
薄面层
聚合物水泥胶浆抹面
厚面层
普通水泥砂浆抹面
特点
优点
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会产生热桥,因此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外保温对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有利
外保温墙体能能有效的减少温度波动对墙体的破坏,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长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外保温墙体构造可用于新建的建筑物墙体,也可用于旧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在旧房的节能改造中,外保温结构对居住者影响较小
外保温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室内装修不致破坏保温层
缺点
必须能满足水密性抗风压以及抵抗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应考虑抵抗外界可能产生的外力处理好门窗洞口,穿插管线、墙角处以及面层装饰等方面的问题
外墙内保温
构造
主体结构
砖砌体
混凝土墙
承重墙体
空心砌块
加气混凝土墙体
非承重墙体
保温结构
保温板
空气层
薄弱部位
需加强保温措施
内外墙交接处
外墙转角部位
保温结构中龙骨部位
特点
优点
外墙内保温的保温材料在楼板处被分割,施工时仅在一个层高内进行保温施工,施工时不用脚手架和高空吊篮。安全方便、造价低
由于绝热层在内侧,夏季的晚上,墙的内表面温度随空气温度下降而迅速下降,减少闷热感
耐久性好于外墙外保温,增加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有利于安全防火
施工方便、受风、雨天影响小
缺点
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热桥保温处理困难,一出现结露的现象
占用室内使用面积,不利于室内装修,包括重物钉挂困难
在安装空调、电话及其他装饰物设施时尤其不便
不利于建筑的节能改造
保温层易出现裂缝
基础
基础类型
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又称无筋扩展基础,是指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一般采用砖、石、灰土、素混凝土建造,抗压强度好,但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却很低。刚性基础在构造上需要满足一定要求,以避免刚性材料被拉裂,通常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优点
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要地基强度能满足要求,它是桥梁、涵洞和房屋等建筑物首先考虑的基础类型
缺点
用料多,自重大,有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基础承受荷载较大,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面宽度也较大时,为了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则需要较大的基础高度,导致基础埋深增大
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当刚性基础的尺寸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埋深的要求时, 则需采用柔性基础, 即钢筋混凝土基础。钢 筋混凝土基础由于配置有钢筋, 因而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当外 荷载较大且存在弯矩和水平荷载、同时地基承载力又低时,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优点
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
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
常采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墙下单独基础
条形基础
基础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墙下条形基础
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常采用砖、毛石、三合土或灰土建造、
无肋式
肋式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片筏基础
平板式
梁板式
箱形基础
桩基础
根据材料分类
木桩
钢筋混凝土桩
钢桩
根据断面形式分类
圆形桩
方形桩
环形桩
六角形桩
工字形桩
根据施工方法分类
预制桩
灌注桩
根据荷载传递方式分类
端承桩
摩擦桩
基础埋深
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深
分类
深基础
埋深大于或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
浅基础
埋深在0.5-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四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原则
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地下室防潮与防水构造
地下室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普通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
按形式分类
全地下室
半地下室
按材料分类
砖混结构地下室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地下室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
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
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具体位置视地坪构造而定
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
地下室防水
根据结构基层位置关系分类
内防水
防水结构层设置在主体结构内侧的称为内防水
优点:施工简便、易于维修
外防水
防水结构层设置在主体结构外侧的称为外防水
优点:防水材料置于临水面,对防水较有利
防水做法根据材料分类
防水混凝土防水
水泥砂浆防水
卷材防水
涂料防水
防水板防水
膨润土防水
地基
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地基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
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基础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
天然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要人工加固便可作为建筑的承载层
人工地基
天然土层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荷载要求,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