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研究导论思维导图
教育研究导论思维导图,介绍了选定问题和文献检索、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定量资料分析、非介入性研究、研究结果的呈现等。
编辑于2021-09-22 19:44:18教育研究导论
第一章 引论
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
教育研究的范式
教育研究的方法
实证主义范式与教育的定量研究
解释主义范式与教育的质性研究
混合研究
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
起始过程
选题
理论界定
研究设计
形成过程
个案方式
测量方式
干预方式
分析-结论过程
统计分析
文本分析
第二章 选定问题和文献检索
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来源
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
从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问题
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类型
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答案的问题
永恒的问题
新的问题
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
工作中的问题
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拥有: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面对: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
能做: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
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
文献检索与选题
文献检索的价值
关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的问题
关注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
关注已有研究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关注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与联系
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检索工具查找法
参考文献查找法
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关注研究知识与个人知识的不同价值
寻找文献资料的核心部分
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的价值
文献综述的一般格式
引言
综述的主题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克服文献综述存在的一般问题
第三章 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理论界定的概述
理论界定作为研究的前提是可能并且必要的
在研究开始对研究作为理论界定是可以做到并且是应该做到的
关于理论界定是否必要,也是值得澄清的问题
教育研究中的理论界定的实际操作要点
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
迅速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
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
确定研究问题的边界和联系
讨论不同研究范式运用于研究过程的合理性
讨论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
教育研究的设计
研究的结构
模块:理论 研究者 研究 研究对象
维度:解释系统、态度、研究意识、态度、方法论、方法、技术、事件、事件人、事件呈现、事件时间
研究单元
研究的设计
操作化研究定义
定义
意义
作用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样本
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样本
抽样的含义
抽样的分类
概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有序抽样
分类按比例抽样
整群抽样
分阶段抽样
非概念抽样
质量抽样
偶然抽样
定标抽样
雪球抽样
设计操作化研究路线
研究对象:事件的基本事实 数据 定量研究
研究对象:事件的基本事实 活动 定量的、质性的
研究对象:事件人的角色意识 活动 质性研究
研究:形成过程
研究的论证
选题的论证
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研究的合理性论证
研究价值的论证
撰写研究设计报告
第四章 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
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
含义
观察法的特征和适用情形
特征
观察内容大多为非言语化的现象或行为
研究者直接获取资料
资料的生动、完成、连续性
资料的真实和典型性
必须获准进入
能实现从文字资料向数据资料转换
开放性
缺乏控制
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研究对象容易受伤害
纵贯分析
样本数小
适用情形
教育实践中出现新现象或问题
事实、印象与资料有明显差异
教育现象
非语言行为
空间行为
非内容性项目
构建新理论
对其他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
观察法的类型
参与型观察与非参与型观察
结构型观察与开放型观察
隐蔽型观察与公开型观察
直接型观察与间接型观察
不同观察类型的结合与观察研究的精确定位
观察的实施
确定观察的问题
编制观察提纲或确定观察变量
进入现场环境
记录观察内容
处理观察者效应
访谈法
访谈法的特征和适用情形
特征
互动型研究
深度研究
灵活性
获得较高的回答率
进行比较复杂的问题
控制环境
需要很多时间
因为理解力或口音等问题可能存在误差
匿名性较弱
费用高
适用情形
非行为性的意义感、价值观念或情感信仰
生活经历、相关事件、感受和意义解释
习惯口头表达
多角度对事件过程深入、细致、全面了解
非常复杂的问题或现场解释
初步了解真实情况
教育事件、意义和价值做出判断
访谈法的类型
结构型访谈与开放型访谈、半结构型访谈
面访、电话访问、网络访问
正式访谈与随机访谈
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一次性访谈与多次性访谈
访谈法的实施
确定访谈目的、功能和理由
确定访谈时间和进度
选择访谈样本
确定访谈形式
设计问题
训练访谈者,完成预访谈,并修改访谈指南或提纲
实施访谈
写作法
写作的价值
思维本质
思维训练
语言本质
社会本质
自我存在
个人知识管理
反思习惯
写作与教育研究的关系
通过写作形成研究资料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形式
通过写作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主要方式
教育自传
理解自传
撰写教育自传的原则
完整性
反思性
情节性
文学性
真实性
教后记
教后记的内容:记什么
教后记的形式:怎么记
批注式
要点式
感想式
全面式
教育日记
教育笔记
教育人种志研究
田野研究
含义
基本特征
是研究范式不是研究方法
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及其意义
不是所有进入实地和现场的研究都叫田野研究
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生角色
与研究者的个人特征相关度高
基本工作
每日生活
分析性观点、局外人的距离、局内人的观点
整体性观察,重视个别差异
情感认同
观察持续进行的社会过程
注意文化的显性层面、缄默性层面
运用不同技术和人际技巧
面对人情压力、不确定性、道德上的进退维谷、暧昧不清
资料多为书面笔记、图表、地图或图片
人种志研究
含义
特征
研究情境的自然性
研究视角的整体性
研究过程的描述性
研究结果的解释性
研究是非前设性的
理论基础
此在的、不脱离事物本身的研究
本质上是现象学的
教育人种志研究
含义:跟人种志研究含义一致
两种取向
人类学取向:关注文化
社会学取向:关注阶级、社会冲突
实施
确定研究的主题
确定研究的对象以及相关问题
进入现场
形成研究资料
离开现场
教育叙事研究
概述
含义
方式:叙述、讲故事
对象: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有意义的教育故事
表达对教育事件的解释和理解
揭示教育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特征
叙述故事
理论冲动和理论准备
质性研究,是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
传统研究,主题是生活史
价值
人类的经验具有故事性
叙事研究是诞生原创性、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的沃土
教育叙事具有解放气质
教育叙事是一种接近教育理论的方式
教育叙事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教育叙事指向不是故事而是意义及其理解
内容
叙述的含义
结构化的行为
创造性的意义建构,而不仅仅是事件描述
需要深描
故事的含义
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故事
应该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
真实故事但可加工
主体是多元的
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
进入研究现场和获得经验文本
整理和分析经验文本
选择成为何种类型的叙事者
选择以何种方式呈现主题
叙事的方式
聚类分析的方式
先叙事后解释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概述
含义
生活体验研究与叙事研究的关系
重心不同
属于不同研究范型
在实现教育和教育统一的着眼点不同
特征
立足于体验
独特性
理解事件及其意义
价值
突出生活体验及其意义阐释
不同于实证主义范式,展现着教育学世界的的原初性、生动性、丰富性、生动性
是一种方法,是现象学描述信念的体现,是做现象学的一种方式
本质的研究
一般步骤
六项研究原则
转向对现象的关注
着眼于真实经历的体验而不是抽象化的经验
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
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来描述这一现象
保持与这一现象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
通过考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
基本要求
写作要求教师对教育学世界保持敏感性和亲切性
随机写作
以质朴、简单、直接的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体验
在重写过程中体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
基本要素
问题的双重性
描述
回忆
主题
本质
基本步骤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案的形成
探索生活体验的基本方法
解释——现象学的反思的基本方法
解释——现象学的写作
第五章 以测量方式形成研究资料
测量的概述
测量
含义
要素
测量的对象
测量的数值
测量的规则
量表
含义:内涵
测量工具的总称
量值尺度:如评定量表
按测量水平不同分为:称名、等级、等距、等比
广泛使用的测量工具
四种不同测量水平的量表
称名量表
等级量表
等距量表
等比量表
评定量表
含义
类型
测验
含义
类型
纸笔测验、口头测验和表现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标准化测验和自编测验
问卷测量
含义
问卷设计
确定测量课题
建立研究假设
测量指标的设计
问卷形成设计
关于测验题目的设计原则
准确反映测验指标
完整体现测验维度
适切配合测验要求
充分考虑接受测验者的感受
关于评定量表的设计原则
按测量对象的可以达到的测量水平选择设计评定量表
努力寻找以更高测量水平选择设计评定量表的可能性
填答选项设计与评定量表相配合
问卷评估与修订
项目分析
信度分析
信度的含义
信度分析的方式
效度分析
效度的含义
效度分析的方式
问卷修订
观察测量
第六章 以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案例
行动研究的概述
教育行动研究
含义
内涵
实现教育理想
改变教育实践活动
找到理想与现实相符或不相符的地方,通过研究影响因素对不相符的地方进行解释
对规范展示质疑,让一线工作者参与假定验证的过程中来
关于教师做行动研究的基础假设
特征
道德责任感
反思性实践循环
公开性
合作性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行动研究的多种模式
勒温
凯米斯
埃利特
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
确定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行动
评价反思
成果表述
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优缺点
优点
实践者的主题价值提升
行动的及时调节和反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缺点
研究质量不高,结果难以推广
实践者对研究本身的观念、时间、能力存在缺陷
研究是自行应验效果,难以客观诊断问题
使用范围: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类型
实践性行动研究
批判性行动研究
实施教育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勇于行动不一定是行动研究
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增长也不是行动研究
不代表高深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扬弃,研究也应该追求精准
不能全面取代量化与质化的研究
总停留在实用层面容易流于肤浅
不能省略文献探讨
报告格式不一定是叙事报告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案例
实验研究的概述
基本内涵
特点
主要特点
干预性和控制性
呈现因果关系
假设和重复验证
几个特殊性
研究对象:教育活动
实验环境:学校特定的生活场景
数据分析的局限性
伦理因素的考虑
实验的基本构成
实验假设
实验被试
实验变量
实验控制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自变量的操作、因变量的观测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自变量操作的设计
因变量测定的设计
实验效度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验效度: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验设计模式
含义
分类
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前实验设计
符号系统
前实验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
固定组比较设计
准实验设计
不对等两组前后测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平衡设计
真实验设计
随机等组后测设计基本模式
随机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结果的解释
解释型教育实验
研究的基本思路
研究的提出
研究的理解
基本构成
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
实验被试
研究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控制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研究结论
第七章 定量资料的分析
统计的理解
统计描述与推断
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数据离散程序的描述
数据关系的推断
SPSS概述
假设检验
基本原理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分析
第八章 质性资料的分析
质性研究的概述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
初步分析资料
阅读原始资料
进行编码登录
寻找本土概念
深入分析资料
类属分析
情境分析
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相结合
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
写备忘录
画图表
写研究日记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
自下而上原则
适当饱和原则
理论化原则
第九章 非介入性研究
内容分析
概述
步骤
确定内容分析单元
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
确定分析类目和类目表
具体分析和评判记录
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或定性分析
评价
优点:具有非介入性,不受时空限制,经济时间上更简单经济
缺点:过度重视资料出现的次数分析,对于出现次数少的材料容易忽略
话语分析
概述
内容
意识形态决定话语形式
权力通过话语来实现
联系语境进行话语分析
步骤
提出不同的问题
做出详细的记录
保持怀疑的态度
译码
分析话语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应该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关注的是社会问题
反映权力关系
是意识形态工具
是一种社会行动
具有历史关联性
话语与社会文化是一种辩证的同构关系,即互相包含、互相影响
文本和社会关系是间接的
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
符号分析
概述
步骤
选择影像资料
厘定目录清单
理解资料的深层意义
确保资料分析的完整性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
报告文体
报告文体的写作要求
报告的构思
报告的格式
研究报告的题目
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代研究方法
撰写研究结果
讨论部分
结论部分
引文或参考资料以及附录
报告的类型与案例
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
观察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
论文文体
论文写作的要求
观点鲜明
论证严谨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题目
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及地址
摘要
关键词及其标引
正文
脚注和参考文献
论文的类型和案例
学术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
经验总结型论文
叙事文体的研究报告撰写
叙事文体的写作要求
写作构思
格式
类型和案例
传记
故事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