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子到产品: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产品管理、技校和方法
从点子到产品
发布时间: 2019-08-16 浏览: 1427
本文由MindMaster用户
EZ 发布,不代表亿图软件立场,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m.edrawsoft.cn/community/
立即使用
分享 |
收藏
|
18
相关模板推荐
从点子到产品 —— 作品大纲
产品价值和用户痛点
- 点子与方案
- 产品模型:设计合理性
- 何为产品逻辑?答:需求能够良好的运转起来
- 设计产品逻辑方法:那就是把所有想到的关系捋清楚,并且化成流程图或者结构图,在至少运行一遍,看是不是可以跑得通
- 合理的产品设计应该满足9个方面:
- 1.提高或不降低效率 2.降低或不提升成本 3.提升或不破坏体验 4.需求满足提供的可能 5.需求满足发生的场景 6.需求满足接受的意愿 。 7.是否存在市场 8.是否存在需求 9.是否存在用户
- 商业模型:盈利合理性
- 企业盈利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直接购买,会员体系,先得服务,企业服务,赞赏等等,但是哪一种盈利模式适合自己的产品模型,自己的产品又适合哪种盈利模式的组合,这就需要考虑产品发展现状,产品主营业务,产品核心功能以及产品所在客户党总所能接收的方式
- 环境:拓展合理性
- 产品的拓展性可以从产品本身的外延性考虑,市场上的技术,以及风投领域的热度,国家相关政策和盈利模式的变化来考虑产品可拓展性
- 团队:实施合理性
- 产品逻辑设计的很合理,商业模式也 ok,产品拓展性也很强,但是这样的产品凭什么要由你来做?能力配上野心,才有资格讲话
- 总结:你有一个好点子算不了什么,但是如何把一个点子做成产品才算牛逼
- 找到产品核心价值
- 解决问题是产品价值所在
- 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解决核心用户的问题
- 用完即走并不是不要粘性
- 用户来,是希望你的产品帮他解决问题,若你以各种手段诱惑客户而让其留恋忘返,你能留住什么样的用户,而真正的用户又该何去何从?
- 确保产品真正解决问题
- 产品如何‘真正’的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是以为解决了问题,或者是假装解决了用户的问题,需要清除的辨别出产品设计的目的与结果
- 用超预期的方式解决
- 超预期的标准为:给用户到来的愉悦感和实际好处>用户转移的心理成本+转移的实际成本
- 如何用超预期的方式解决现有用户的需求?做出超出用户预期想象的功能
- 总结:解决用户的问题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不以真正解决用户问题而设计的产品可以说是耍流氓吗?
- MVP 与痛点
- 设计 MVP
- 要求:达到可用和最小成本的平衡
- MVP 方法
- MVP 方法有广告,假 MVP,线下实现和众筹等
- 实现 MVP
- 实现 MVP 需要考虑选择什么平台,产品实现是否让位技术实现,外包所存在的风险
- 找到痛点
-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痛点
- 通过用户反馈发现痛点
- MVP 不是不做产品模型的借口
- 总结:MVP 是用最小的成本(技术实现)是验证是否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根据 MVP的数据及时作出调整
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 深挖需求
- 基于场景深挖需求
- 场景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及情节。基于场景发现用户的问题以及用户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 从人性本质深挖需求
- 需求可分为表现需求,深层需求,和人性需求。人性有哪些,如何满足人性的需求?
- 总结:‘我要什么’是需求,我要什么背后的原因则是更为重要的需求,驱使这个背后的原因则是人性的需求,也就是最为根本的需求
- 用户研究
- 问卷调查
- 确保问卷能够达到目的
- 问卷问题设计的合理性
- 样本的把控
- 用户访谈
- 确认访谈的目的
- 掌握好访谈的过程
- 控制好样本质量
- 可用性测试
- 可用性测试不但要观察用户的反馈,还要观察用户的情绪变化
- 数据分析
- 启动次数反应了用户的粘性
- 启动时间和时长反应了用户使用场景
- 事件完成率检验功能的优劣程度
- 使用出错情况反应了产品体验
- 用户活跃情况反应了对于产品的认可度
- 用户属性检验产品可拓展性
- 实地考察发现产品的真实问题
- 用户研究的结论
- 通过用户调研后的数据输出指导产品优化的方案
- 总结:用户调研的方法虽多,但需要根据自己产品的问题以及调研的目的,可不拘于形式,只要能够达成自己的调研目的的一切方法都是有效方法
- 用户体验
- 可见原则
- 可见原则不要让你的用户迷失在你的产品里
- 场景贴切原则
- 根据产品考虑功能
- 可控原则
- 控制权应该给到用户
- 一致性
- 整体产品风格以及使用逻辑需要保持一致性,与主流产品保持一致性
- 防错,防呆原则
- 切忌产品死循环,让客户知道下一步
- 协助用户记忆原则
- 帮助用户再次确认的功能体验
- 简约易读原则
- 界面足够简单,文案足够简洁
- 容错原则
- 避免客户无意犯下不可挽回的操作错误
- 帮助和提示
- 帮助和提示免去用户思考
- 灵活高效原则
- 帮助用户免去多余步骤的操作
- 恢复现场原则
- 保护现场,实现用户原路返回
- 关于文案
- 文案简洁无歧义
- 总结:设计产品时心中谨记我给谁设计的,设计产品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你所有的努力是让用的人用的舒服
产品管理
- 文档管理
- 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
- 技术所定义的概念是什么?产品经理需要理解所设计的产品除了交互层面都是数据交互,具体要懂多少技术知识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 好的文档到底是什么样的
- 没有逻辑硬伤
- 没有疏漏
- 逻辑清晰
- 可读性强
- 文档逻辑
- 功能框架的逻辑
- 拆分
- 组合
- 业务流程的逻辑
- 面向事件的
- 面向对象的
- 功能描述的逻辑
- 完整,设计所有流程分支
- 考虑到产品所有影响点(特别是在产品初创期,不以全局考虑而后期拓展业务的艰难)
- 条件判断清晰
- 叙述背景
- 总结:撰写文档的目的是减少与技术无必要的沟通成本,文档样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解决了与技术无必要的沟通从而提高团队的效率
- 需求管理
- 获取需求阶段
- 判断需求本身的重要性
- 考虑需求来源
- 了解需求背景
- 讨论和设计阶段
-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 基于四象限法或者 kano 方法
- 方案的草稿
- 指定负责人
- 划定时间节点
- 待开发阶段
- 方案本身的可行性
-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 涉及的产品和技术环节有哪些
- 方案的成本如何
- 开发阶段
- 合理规划好需求的优先级以及项目开发排期
- 杜绝
- 产品方案不完整
- 需求方的主观改动
- 无法预测的客观原因
- 复盘阶段
- 复盘不但整个需求生命周期结束后需求,实时都需要
- 总结:掌握好需求管理,控制好开发节奏,让产品稳速前进
- 工作流中的管理
- 协作管理
- 与技术人员的常规协作
- 与技术人员协作的临时状况
- 与需求来源方的协作
- 双赢心态
- 开会
- 罗伯特议事规则
- 会议记录有助于大家记住会议内容
- 记录,防止死无对证
- 文档实时归档,后续可查
- 想法思路,交给笔记
- 流程管理
- 让协作标准化和流程化
- 减少手工劳动
- Google docs
- workflow
- 让一些工作可以复用
- 避免重复犯错
- 个人管理
- 任务管理
- 别把表现出来的焦虑当成任务的紧急程度
- 别把充实当成完成任务
- 眼观要足够长远,拒绝只做半衰期的事情
- 为事情限制截止日期
- 效果主要
- 知识管理
- 团队管理
- 专业技能服务
- 管理技能
- 总结:避免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团队整体效率,节省大家的时间
技巧和方法
- 处理问题
- 发现问题
- 什么是问题
- 在工作中对任务要有预期
- 敏锐地察觉到与现型不符的状况
- 不应关心没有预期或与预期差别不大的状况
- 问题是合情合理的吗
- 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吗
- 把问题描述清楚
- 考虑问题的背景
- 考虑问题涉及的人
- 考虑解决问题的期望
- 发现问题的主动性
- 发现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 分析问题
- 抽象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
- 逻辑分析的常见问题
- 混淆因果关系和相关性
- 概念歧义或者偷换概念
- 逻辑关系混乱,不熟悉归纳演绎方法
- 假设错误
- 轻易断言
- 太过主观臆断
- 片面归纳
- 比喻过度
- 被统计数据欺骗
- 解决问题
- 拆分问题
- 解决方案
- 问题和背景
- 方案内容
- 方案的负责人
- 方案的目标和验证方法
- 推动执行
- 确保对方获取到所有的信息
- 了解对方的态度
- 定期关注
- 解决后检验效果
- 备注:KPI 通常称为管理之刀,OKR 则称为刀法
- 总结:产品经理不但要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 沟通
- 理解
- 找到重点
- 用复述来确认是否真正理解
- 区别事实和观点
- 关注诉求
- 表达
- 表达重点
- 确保对方理解
- 用更形象的方式
- 沟通的心态
- 把批评当成信息
- 不要过度解读
- 不纠结对错,不关心输赢
- 总结: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方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更有效的传递信息
- 成长
- 好项目+好导师
- 好的项目让自己丰富实践经历,好的导致能够帮助你发现问题,更好的成长
- 博采众长
-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 素养
- 素养能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
- 审美
- 不但产品需要审美能力,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需要审美能力
- 善意
- 让别人念你的好
- 有趣
- 有趣,可以让你更受欢迎
- 招聘
- 综合评价产品经理能力,而非主观判断
- 【把自己也当成产品去迭代成长】-我已经按照这个方法实施有半年了
- 总结:跟对人,做对事,好好学习
- 兴趣和热情
- 产品的责任心
- 不缺席重要的场合
- 排除影响进度的问题
- 主动填充缺失环节
- 产生兴趣
- 需要你先产生兴趣
- 有兴趣未必一定擅长
- 兴趣和意志力
- 产品经理的自驱动
- 做一个自驱和驱动周边的人
- 总结:产品经理不但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时刻传递正能量,驱动团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