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两部分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学习理论
概念
为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面形成的心理学理论。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观点
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模仿他人的行为。行为主义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时间
诞生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经典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学习是刺激一反应(stimulate-response,SR)联结
相同要素论
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
消退
惩罚
程序教学主要原则
积极反应
小步子教学
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转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做出反馈
自定步调
最低的错误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辉煌
布鲁纳、奥苏贝尔和加涅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学习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学习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加以“固定”
分类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加涅的累积学习说
知识学习可以看作“动机阶段(预期)了解阶段(注意选择性和知觉)→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保持阶段(记忆储备)→回忆阶段(检索)-→概括阶段(迁移)→作业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这样的一条链条
加涅根据产生学习的情境,把学习分成8类,由低到高顺次排列成一个层级
①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
③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
④语言的联合:与第三类学习一样,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连接。
⑤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
⑥概念学习: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
⑦原理学习:概念的联合。
⑧解决问题:在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达到最终目的。
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结果划分为5种
①言语信息:能够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②智慧技能: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③认知策略:对内的控制以及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
④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⑤态度: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思想来源
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学习的含义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学习的方法
学生(主动构建者)
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主动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把所学内容与已知事物尽量相联系并认真思考
教师(帮助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气氛。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兴起
代表
马斯洛的“情境教学过程论”
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总结
人类的学习现象十分复杂,某用个学习理论来解释一切学习现象是不可能的。各种学习理论都揭示了学习的性质和规律的某个方面,使我们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教学理论
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提倡早期学习
教学原理四个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反馈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
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掌握学习
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时间,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题。
现实中学习达成度的差异,是由于该生所需学习时间与实际耗费学习时间量差异所致
教学效果主要变量
认知的前提能力
情感的前提特性
教学的质量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调整学习活动
从外部确认学校成果的“强化”作用
诊断学习中的问题
获得矫正学习的“处方笺”
总结性评价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来源
维果茨基的发展论
教学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使班上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理论
提出最优化的概念
教学最优化应考虑教学的组成成分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进度
分析教学效果
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效果标准
时间标准
优选教学内容七条标准
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
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
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
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资设备的可能性
优选教学内容时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