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腿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
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塑造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断腿后:“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孔乙己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肖像描写,更直接预示了封建制度不但毒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他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被封建社会吃掉是毫无疑问的。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穿著——特殊,身材——瘦,脸色——穷、不健康、挨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