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洲园林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欧洲园林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古代园林、中世纪欧洲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欧洲新型园林、近代美国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编辑于2021-10-11 13:48:02欧洲园林
古代园林
渊源
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布局为特色,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确立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
古埃及园林
①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 ②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树木和水体成为园林的最基本要素,。 ③花木排行作队,种类丰富多变。 ④大多建造在临近水源的平地上,园地多呈方形或矩形,总体布局上有统一的构图,采用中轴对称的规则布局形式,四周围以厚重的高墙,园内以墙体和棚架绿廊分隔空间。 ⑤园中充满浓厚的宗教思想色彩。
宫苑园林,贵族花园,圣苑园林,陵寝园林
古希腊园林
①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园林布局也采用规则式以求得与建筑的协调。 ②古希腊园林类型多样,成为后世欧洲园林的雏形。③园林植物丰富多姿,以蔷薇最受青睐。
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学术园林
古罗马园林
①古罗马时期园林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的园地,后期学习和发展古希腊园林艺术,逐渐加强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 ②因夏季的坡地气候凉爽,风景宜人,视野开阔,促使古罗马园林多选择山地,辟台造园。 ③罗马人把花园视为宫殿、住宅的延伸,同时受古希腊园林规则式布局影响,采用类似建筑的设计方式,地形处理上也将自然坡地切成规整的台层,园内的水体、园路、花坛、行道树、绿篱等都有几何外形,无不展现出井然有序的人工艺术魅力。 ④重视园林植物造型,把植物修剪成规则形式。黄杨、紫杉和柏树是常用的造型树木。⑤花卉种植形式有花台、花池、及蔷薇园等专类植物园,另外还有“迷园”。 ⑥古罗马园林中常见乔灌木有悬铃木、白杨、山毛榉、梧桐、械、丝杉、柏、桃金娘、夹竹桃、瑞香、月桂等,果树按五点式栽植,呈梅花形或“v”形,以点缀园林建筑。 ⑦古罗马园林后期盛行雕塑作品的应用。 ⑧古罗马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的园林除了受到古希腊影响外,还受到古埃及和中亚、西亚园林的影响。
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公共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
背景
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思想泯灭、科技文化停滞、宗教蒙昧主义盛行的所谓“黑暗时代”。中世纪的文明主要是基督教文明,与此呼应,中世纪的园林建筑则以寺院庭园为代表。
类型
市院园林,城堡庭园
风格与特征
①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初都是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战乱平息和生活稳定,园林装饰性、娱乐性日趋浓厚。
②城堡园林中也有局部设迷园。
③用低矮绿篱组成花坛图案。
④花架式亭廊也较为常见,廊中设坐凳,廊架上爬满各种攀缘植物。
⑤中世纪除了寺院庭园和城堡庭园两大园林类型外,后期又增添了贵族猎苑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
背景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后发展到整个欧洲。
类型
美第奇式园林
台地园林
巴洛克式园林
风格与特征
①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园地依山势成多个台层,各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建筑往往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内外,建筑风格尚保留一些中世纪痕迹。水池造型比较简洁,理水技巧大方。绿丛植坛图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
②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选址也多在丘陵山坡,依山势辟成多个台层。园林规划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有主、次轴之分。中轴线上多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透视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建筑有时也作为全园主景而置于园地的最高处。庭园作为建筑的室外延续部分,力求在空间形式上与室内协调和呼应。理水技术发达,植物造景亦日趋复杂。
③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受巴洛克建筑风格影响,园林艺术也具有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在园林中充满装饰小品。园内建筑体量一般很大,占有明显的控制全园地位。园中的林阴道纵横交错,甚至采用三叉式林阴道布置方式。植物修剪技术空前发达,绿色雕塑图案和绿丛植坛的花纹也日益复杂精细。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勒罗特尔式园林)
背景
安德烈·勒诺特尔被誉为“王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他创造性地开创了勒诺特尔式园林,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这本著作被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成立
类型
宫苑园林
凡尔赛宫苑
府邸花园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公共花园
香勒里花园(法国第一个公共花园)
风格与特征
①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②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
③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集中布置在中轴上。整个园林因此编织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的几何网格之中。
④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追求空间无限性,表现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是园林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
⑤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
⑥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除了形色各异的喷泉外,动水较少,主要展现静态水景,以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取胜。
⑦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丛林的尺度与巨大的建筑、花坛比例协调。
⑧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⑨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
近代美国园林
背景
早期为殖民式庭园,1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些经过规划而建造的城镇,呈现出公共园林的雏形。当美国独立并完成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之后,出现了一位园林巨星——道宁,他主持设计的卢埃伦公园成为当时郊区公园的典范。道宁之后的杰出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以“绿草地”为题赢得了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他认为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则可使居民享受城市中的自然空间,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19世纪末,大型国家公园的建立以保护天然动植物群落、特殊自然景观和特色地质地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主,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开创了世界国家公园的先河
类型
城市公园
城市绿地系统
国家公园
风格与特征
近代美国园林在吸收借鉴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本国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加以独特创造,形成了美国特色的园林风格。
①近代美国园林不仅为观赏园林艺术之美而创造,更重要的是为公众的身心健康而创造。
②美国的国家公园以自然资源保护为主,兼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即在科研、美学、史学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源都给予保护。
③美国城市公园属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丰富的娱乐设施更符合居民的游憩需要,使城市公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④把公园和城市绿地纳入一个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建设,从而导致城市生态规划的产生,这是对欧洲城市绿地园林建设的重大发展。
⑤公园周边为大片的森林带,以乡土树种为主调,引进世界各国优良树种,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
欧洲新型园林
背景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用地也不断扩大,城市安全、环境、住宅、交通等问题也纷至沓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除原属皇家的园林向平民开放,城市公共绿地也相继诞生,出现了真正为居民设计,供居民游乐、休憩的花园或大型公园。
类型
城市公园
动物园
植物园
城市公共绿地
风格与特征
欧洲新型园林是从古典园林向现代园林过渡的“过渡风格”。它更多地继承了英国风景式园林风格特点,吸收了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优秀园林传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快乐的游憩环境。并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将历史保留下来的宫苑、庄园绝大多数改为公园,且按照园林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为动物园、植物园等。植物配置符合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和植物生长发育特点,讲究对比协调,并且强调植物风格与建筑造型的配合。
英国风景式园林
背景
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英国南部平缓舒展,北部地区丘陵起伏,境内多雨湿润,对植物生长尤其是草本植物发展十分有利,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植被条件成为风景式园林形成的得天独厚的基础。
②社会条件 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初期,在英国文化艺术界围绕园林变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使自然风景园林深入人心。
③园林专家辈出从 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的百年间,自然风景园林成为英国造园新时尚,园林专家辈出
④收到中国园林影响 16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基督教传教士将中国园林艺术带到欧洲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结合英国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植被环境,发展成为自然风景式园林。
类型
宫苑花园
布伦海姆宫风景园
邱园
别墅庄园
查兹沃斯风景园
斯陀园
府邸花园
霍华德庄园
斯托海德花园
风格与特征
①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而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概括,把人的情感与自然美景结合体现出诗情画意的境界。而英国风景园林所追求的是广阔的自然风景构图,较少表现风景的象征性,注重从自然要素直接产生的情感。英国风景是模仿自然、回归自然,是自然风光的再现。
②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草地上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的灌木取胜。
③英国风景式园林除注重园内再现自然,重塑自然外,亦注意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园边往往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以区别内外,又能防止牲畜入园,称为“哈哈墙”,而在视线上,园林与外界都无隔离之感从而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
④英国风景式园林理水方面摒弃了规则式园林几何形水体、大量喷泉设施和直线水道等理水手法,把自然水体及其相关人文景观引入园内。
⑤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按自然种植树林,开阔的缓坡草地散生着高大的乔木和树丛,起伏的丘陵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不需要人工修剪和整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