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
中药中的解表药思维导图,包括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部分,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五章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
以发散风寒表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作治疗风寒表邪的药,称发散风寒药。 风寒表邪:恶寒重、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
麻黄
1、性味归经:辛 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2、主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3、临床应用:风寒表实无汗者,多种喘咳病症,水肿兼表证。
桂枝
1、性味归经:辛 甘,温。归肺、心、肾、肝经。
2、主要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络,助阳化气。
3、临床应用: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寒凝血滞诸证,阳虚水肿,痰饮证。可以治疗上肢肩膀疼痛。
4、扩展:麻黄+桂枝:相须,增加药效。
紫苏叶
1、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2、主要功效:发散风寒,兴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风寒感冒,咳嗽胸闷,鱼蟹中毒,气滞胎动证,脾胃气滞证。
荆芥
1、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2、主要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为发散风寒药中最温和的药。
3、临床应用:风寒、风热表证,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吐血、便血、崩漏。
防风
1、性味归经:辛 甘,微温。归肺、肝、脾经。
2、主要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3、临床应用:治风的通用药,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风热表证,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
1、性味归经:辛 苦,温。归肺、膀胱经。
2、主要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3、临床应用:风寒表证或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寒头痛、牙痛。
白芷
1、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2、主要功效:发散风寒,通窍解表,燥斜止带,消肿排脓。可以治疗阳明经头痛。
1、性味归经:风寒表证之鼻塞、头痛,鼻渊头痛,多种疼痛证。
生姜(半夏)香薷细辛(要注意用量:1~3克)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
概述
1、基本含义:凡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主治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功效主治:功效为发散表邪。主治为表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舌苔薄、脉浮等为主要表现。又称外感或感冒。
二、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薄荷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表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 风热表征及温热病卫分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
薄荷
1、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2、主要功效: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跟牛蒡子的区别:疏肝作用弱,只能用做服药。
3、临床应用: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头部、目赤、咽喉疼痛,麻疹不透,风疹,肝气郁滞证。
牛蒡子
1、性味归经:辛 苦,寒。归肺、胃经。
2、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临床应用: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咳痰不畅,咽喉肿痛。热毒疮肿。
桑叶
1、性味归经:辛 苦 甘,寒。归肺、肝经。
2、主要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3、临床应用: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肝热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肝阳上亢眩晕,血热吐血。
菊花
1、性味归经:辛 甘 苦,寒。归肺、肝经。
2、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3、临床应用: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目赤肿痛,视物昏花,风热头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热毒疮用。
柴胡
1、性味归经:辛 苦,微寒。归肝、胆经。
2、主要功效:解表退寒,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3、临床应用:表征发热,少阳证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证,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
葛根
1、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脾、胃经。
2、主要功效: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3、临床应用:表征发热,项背疼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热病烦渴,消渴病。脾虚泄泻。
蝉蜕蔓荆子(偏上,头面部)升麻(可治疗头面部疼痛)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