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鸦片战争
对大学《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知识的整理,主要分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觉醒等板块。
编辑于2021-10-15 19:08:42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表现
科技: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
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工程:长城、故宫
艺术:红楼梦
特色:瓷器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公元前476—公元1840
特征
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的小农经济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专制文化
社会: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事件
1840.4 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1840.6 英军统帅懿律领兵封锁广州海面,鸦片战争正式决定
1841.1 道光下诏对英宣战
1842.8 英军到达南京江面
1842.8.29 耆英,伊里布与英签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导火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签订了《天津条约》
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从1858年爆发前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止
火烧圆明园
1860.10.18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爆发原因
几种说法
叩头说
茶叶说
侵略说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改变人类历史
英国摆脱国内危机的需要
英国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
资本主义的扩张侵略本性
主要的不平等条约
1842 南京条约2100万元
1895 马关条约2亿两家3000万两赎辽费,再加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相当于日本政府4.5年的财政收入
1901 辛丑条约4.5亿两,本息合计10亿两
南京条约等8个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
侵占中国领土
1898年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山东势力范围 沙俄:长城以北势力范围 英国:长江流域势力范围 法国:广东、广西、云南势力范围 日本:福建势力范围 1845年至1911年租借(租借地):1845年,最早在上海。共在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184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北京条约》(中英)割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60 《北京条约》(中俄)割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
1858 《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西北44万平方公里
1881 《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
帝国主义侵略方式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给观点是错的 2.资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是: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3.虽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客观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的发生。但其最终目的是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而不是使中国走向富强,所以西方殖民没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而是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的道路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为什么西方列强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是最根本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具体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第一次反侵略武装斗争
甲午战争
义和团的斗争
保卫边疆的斗争:收复新疆、奋起抗法、保卫台湾、抗击英军进犯西藏
爱国官兵的抗争
意义
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失败的原因
世界范围: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强大
中国自身:社会制度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与科学技术落后、武器装备落后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演变成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觉醒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严重障碍
中国新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新兴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资产阶级社会的正式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2.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工人阶级
洋务运动
革命性
资产阶级
第一次洋务运动
妥协性
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影响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如林则徐、魏源和郑观应等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喊出振兴中华的最强音,如康有为、孙中山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怀着忧患意识和变革意识,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是中华民族燃烧起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日益觉醒
方法
师夷 魏源1794-1857 受林则徐嘱编《海国图志》
改良 王韬 1828-1897 1894年回到上海成为《申报》撰稿人 在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君主立宪制 批评重农抑商和投降主义外交政策 全面更新军事和文化教育 代表作《弢园文录外编》 马建忠 1844-?《富民说》 郭嵩焘 1818-? 郑观应 1842-1922 《盛世危言》 强调富强救国、商战终于兵役、设议院 冯桂芬 1809-? 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救亡 严复 1854-1921 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1895.5 严复的《救亡决论》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振兴 1894.11.24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2016.11.11 习近平通知发表《继承孙中山精神,为振兴中华继续奋斗》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