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改进阶段思维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改进阶段的知识内容,包括目标、创造性思维方式、工作步骤、常用的精益改进工具等,值得参考借鉴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改进阶段
目标
形成针对根本原因的最佳解决方案,并且验证这些方案是否有效
工作步骤
产生解决方案
试验设计 DOE
定义
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安排试验以获得含有最大信息量的数据的一门学科
基本术语
因子
影响响应变量Y的自变量X
可控因子:在试验中可以人为控制的因子,如压力、温度等
不可控因子:可以记录但不可控制,如环境、操作员、材料批次等
水平
为了研究因子对响应变量的影响,需要用到的因子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取值
处理
各因子皆选定了各自的水平后,其组合称为处理
试验单元
对于对象、材料和在制品等载体,处理应用于其上的最小单位
试验环境
以已知或未知的方式影响试验结果的周围条件,如温度、湿度、电压等
模型
Y为响应变量,X1,X2,...,Xk为可控因子,f为某个已知的确定的函数关系,ε为误差,主要为非可控因子所造成的试验误差,也包括测量系统的误差
主效应
因子A的主效应=A处于高水平时Y的平均值-A处于低水平时Y的平均值
交互效应
如果因子A的效应依赖于因子B所处的水平,则称AB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基本原则
重复试验
试验条件的中心点处重复3-4次
随机化
试验顺序完全随机,并未减少试验误差,但可防止未知的但有可能会对响应变量产生的某种系统影响
区组化
一组同质齐性的试验单元称为一个区组
如果试验次数>8次,就需要进行试验分组
类型
因子筛选设计
通过实验设计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Y显著影响的X
全因子设计
部分因子设计
Plackett-Burman设计
参数优化设计
找出最佳的影响因素X的设置水平从而使Y达到最优
响应曲面设计RSD: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式,找出Y对于X的含二次项的回归方程
策划与安排
用部分因子设计进行因子的筛选
获得结果可能较为粗糙,但试验次数大大减少
用全因子试验设计法对因子效应和交互作用进行全面分析
因子数≤5
用响应曲面设计方法确定回归关系并求出最优设置
基本步骤
计划
阐述目标
筛选因子?找寻关系式?最终要达到什么要求?
选择响应变量
最好能用连续型指标做度量的响应变量
选择因子及水平
用流程图和因果图列出所有可能对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子清单,然后根据数据和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细致分析作初步筛选
选择试验计划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正确的试验类型,确定区组状况、试验次数,并按随机化原则安排好试验顺序及试验单元的分配,排好计划矩阵
实施
严格按照计划矩阵的安排进行试验,除了记录响应变量的数据外,还要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所有状况,如环境、材料、操作员等
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应与所应用的设计类型相适应
应包括拟合选定模型、残差诊断、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并设法改进模型等
评价解决方案
考虑因素
经济性
包括分析实施方案预计所需资源、时间、预计收益等
可接受性
包括方案被利益相关方所接受的程度
风险分析
包括方案实施后对利益相关方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实施不成功所带来的风险,是否存在弥补方案及可能的后果等
评估方法
鱼骨图的变形
采用团队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系统地思考由于一种新的方案可能造成影响的一种方法
方案填在图左侧的方框,即“鱼头”位置,方案造成的影响写在各个主分类线周围,即“鱼肋骨”位置
立场分析
一个组织中各种食物的当前状态被看成一种平衡状态,维持这种状态的是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驱动力和放驱动力
优点/驱动力位于左栏,缺点/反驱动力位于右栏,各力量作用方向均指向中间栏线,箭线越长意味着作用力也越长
评价矩阵
一种定量的方案评价方法,对各个备选方案分析后,选取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以及给出相应的权重,然后由专家或小组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分,最终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选择方案
改进方案的风险评估
FMEA
改善方案有效性验证
对样本的测量和统计分析得到改进方案实施效果的数据以及做出推断的置信程度
改进后缺陷率降低的情况或者改进后过程能力的评估数据
改善方案的实施
常用的精益改进工具
看板
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
分类
取料看板
标明后道工序应领取的物料的数量等信息
生产看板
显示前道工序应生产的物品的数量等
不向后一道工序传送次品
在必要的时间由后一道工序来领取需要数量的必要零部件
前道工序只按后一道工序的取货量进行生产
进行均衡生产,各工序均匀地领取零部件
根据看板进行微小的调整
要使生产工序稳定化、合理化
设置
设置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零部件的搬运单位为基准
计算
公式
含义
生产间隔期:从对生产线做生产指示到下次生产指示的间隔 生产提前期:从对生产线做生产指示到生产结束的间隔 回收提前期:回收放在回收箱内的看板,用来对前工序做生产指示的间隔 安全库存:为应付突发事件所储备的库存 单位容器容量:单位物流容器存放的零件数
优点
暴露生产中的问题
降低过程中的库存量
信息流与物流融为一体
生产中的信息流动性高
前提条件
生产均衡,设备运行良好且布局合理,作业标准化,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准时、保质、保量
目视管理
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5S管理
整理
把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西明确分析,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
整顿
把需要的东西按需要时便于使用的原则整齐地放置,明确标识
清扫
对工厂进行全面细致的打扫,保持清洁
清洁
不断地保持整理、整顿、清扫的结果
素养
培养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纪律的习惯
定置管理
研究生产现场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动态地掌握人、物、场所的关系,并从其内在联系中寻找改善和加强现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使物流运行处于受控状态,使现场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空间的优化组合,以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设备布局改进
指按一定的原则,在设备和车间内部空间面积的约束下,对车间内各组成单元、工作地以及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使他们之间的生产配合关系最优,物料运送代价最小
常见布局形式:单行布局、多行布局、U形布局和环形布局
快速换型SMED
也称单分钟换模,指通过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将模具的更换时间、开机设置时间、生产启动时间等减少到10分钟以内
外部换型调整时间:能够在设备运转之时进行的设备调整时间; 内部换型调整时间:必须或只能在设备停止运转时才能进行的换型调整时间
将外部作业转换标准化;使用快速紧固件;使用辅助工具;推行并行作业;利用机械的自动换型时间
5W1H提问技术
用于对已经记录的事实和材料进行分析提问,以便提出新的方法
When,What,Where,Who,Why,How
提问顺序:完成了什么?何时做?何处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ECRS原则
取消(Eliminate)
合并(Combine)
重排(Rearrange)
简化(Simplify)
创造性思维方式
头脑风暴法+亲和图法
头脑风暴法
1938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
三步骤
i. 关注小组创造出的方案的数量
ii. 审视这些方案,删除与实现目标无关的方案
iii. 对筛选出来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审视,并根据小组意见,对方案进行有限排序
亲和图法
用于归纳思想,认识事物
用在头脑风暴法之后,对罗列的方案进行组织
发散性思维
又称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是把问题的“点”引向“面”的思考
限定条件,不限定结果
五个为什么
六顶思考帽法
蓝帽子
冷静、归纳:控制思维的过程
白帽子
中立、客观:已知信息和所需信息
红帽子
直觉、情感:感觉、预感、直觉
黑帽子
谨慎、负面:风险、困难、问题
黄帽子
积极、正面:乐观、价值、益处
绿帽子
创意、巧思:异见、新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