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导图笔记
下图梳理了蛋白质的知识点,包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概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界定。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思维导图,介绍了代谢的概念、代谢的类型、代谢的途径、高能化合物、生物氧化概述、电子传递链等。
酶的最全知识总结,包括酶通论、酶促反应动力学、酶反应机制、酶调节机制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蛋白质的生物化学
蛋白质和氨基酸概述
蛋白质概述
蛋白质功能
催化作用,生物体的结构成分,运输与储存,运动作用,免疫保护作用,调节作用,支架与受体作用,其他特殊作用
蛋白质分类
按分子形状分类,按分子组成分类,按溶解度分类,按功能分类
蛋白质化学组成
各种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16%
氨基酸概述
氨基酸的种类与结构
非极性R基氨基酸
Gly,Ala,Val,Leu,Ile,Pro,Met,Phe,Tyr,Trp
极性不带电荷的R基氨基酸
Ser,Thr,Cys,Asn,Gln
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
Asp,Glu
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
Lys,Arg,His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不吸收可见光,吸收紫外光(共轭双键越多,紫外吸收越强,280nm附近有最大吸收),除甘氨酸外都具有旋光性,溶解性,熔点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与茚三酮反应,侧链的特殊反应
氨基酸的功能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神经递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和二硫键位置)
肽单位
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肽键中羰基碳原子与氮原子之间所形成的键不能自由旋转
肽平面中羰基氧与亚氨基氢大多处于相反位置置(Pro除外)
Cα和-NH的N、Cα和-CO的Co之间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存在于生物体内具各种特殊生物学功能的肽)
GSH,α-鵝膏蕈碱,激素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牛胰岛素)
①如蛋白质含有一条以上的多肽链,首先将肽链拆分和纯化
②二硫键的拆分与保护
③分析氨基酸的组成
④N端和C端的氨基酸残
⑤将多肽特异地裂解成较小的肽
⑥全部氨基酸序列的重新构建
⑦ 最后确定二硫键序列的位置
肽的自动化合成方式(C → N,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方向相反)
氨基端的封闭
封闭氨基端的AA1结合到树脂上
活化羧基端的AA2与去保护的AA1的氨基端形成肽键
HF将合成好的肽从树脂上切下来
蛋白质的构象
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在空间折叠和盘绕的方式,是 主链局部有规律的结构,不包括R基团。有多种形式。
α-螺旋 (α-helix) β-片层 (β-sheet, pleated strand) β-转角 (β-turn or β-bend) β-凸起 (β-Bulge) 不规则构象:无规卷曲/环 (Loops)
超二级结构——指若干相邻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聚集体。有的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
α-螺旋聚集体(αα型) β-折叠聚集体(βββ型) α-螺旋和β-折叠的聚集体(βαβ型)
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成的相对 独立的三维实体称结构域。一般是球状蛋白上有相对独立的球状结构 或功能模块。
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以及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 折叠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包括了多肽链中一切原子的空间排列 方式即构象。(靠疏水作用和二硫键维系)
四级结构——两条以上多肽链非共价键连接构成的蛋白质才具有四级结构。寡聚蛋 白中,每条肽链称为亚基。(肽链之间没有二硫键,主要靠疏水作用维系)
协同效应,别构效应
纤维蛋白,蜘蛛丝,胶原蛋白,膜蛋白
蛋白质的变形与折叠
折叠(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但不是唯一因素)
分子伴侣
折叠酶
变性(高级结构破坏,一级结构不变)
物理因素(如热、紫外、高压和表面张力)
竞品识别
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脲、胍、酸、碱等或金属离子或生物碱)
复性(当变性因素除去后,变性蛋白质 又重新恢复到天然构象的过程。)
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方法
X—-射线 :样品需结晶,但有的很难结晶,晶体对蛋白有 伤害,不适于较大的蛋白。
核磁共振 : 可测液态蛋白。
冷冻电镜 : 可测玻璃态蛋白,可解析结构非常大的分子, 高分辨率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一级结构不同,蛋白质功能不同
一级结构的关键部位相同,功能相同
一级结构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功能改变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
肌红蛋白Mb
血红蛋白Hb
4个亚基(协同效应,波尔效应,别构效应)
结合氧,释放氧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 不丧失活性。(机械破碎法,渗透破碎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酶法)
蛋白质的抽提
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来确定所使用缓冲液的 pH、 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
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
等电点沉淀法(等电点附近溶解度低)
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如硫 酸铵、氯化钠等)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
有机溶剂沉淀法(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能降低大多数球状蛋白质的 溶 解度,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 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 不稳定而析出。 • 注意有机溶剂也会使蛋白质变性,需选择合适浓度。
调节pH和离子强度
进一步分离纯化
分子量
透析和超过滤
沉降分析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凝胶过滤层析法
电荷
电泳 (SDS-PAGE,等电聚焦,双向电泳)
离子交换层析(受电荷和疏水作用影响)
亲和层析(利用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