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菌和黏菌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真菌和黏菌的知识点,包括真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真菌的菌丝结构、真菌的有无性繁殖、黏菌的形态、黏菌的生活周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真核微生物:1、细胞核具有核膜2、能进行有丝分裂3、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真菌
真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
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
单细胞的酵母菌
菌丝和菌丝体
菌丝
无隔菌丝
单细胞多核
有隔单核菌丝
多细胞单核
有隔多核菌丝
多细胞多核
细胞隔膜
真菌的细胞结构
真菌细胞壁:质地坚硬,固定细胞外形和耐受原生质体膨压
丝状真菌:葡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纤维素(卵菌)
几丁质(大多数真菌)
酵母菌:葡聚糖,甘露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纤维状物质:纤维素和几丁质
无定型物质:蛋白质、甘露聚糖和葡聚糖等,具有充实细胞壁结构的作用
细胞质膜
厚约7~10cm
主要成分:脂类和蛋白质,有些真菌如酵母还含有甾醇
功能:吸收营养物质
质膜体或膜边体
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膜折叠的部分,当被挤到细胞壁内时,称为膜边体
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与合成细胞壁有关
细胞核
较小,2~3um
每个细胞有一到几十个核
化学组成与结构
结构
核膜
常与内质网相连,核膜上有孔,孔四周围绕着核糖体
染色体
染色体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串珠状的核小体,核小体间距比高等生物的短
核仁
核质
细胞器
线粒体
微体
细胞中单层膜包围的含酶的球形或卵圆形细胞器
主要的酶系
接触酶
乙醛酸循环酶系
降解细胞壁多糖酶
过氧化物酶体
氢化酶体
液泡
透明的球状大囊泡
成分:含有低浓度的多聚偏磷酸盐、嘌呤、嘧啶等
主要功能:提供生长所需的膨压和维持细胞的一定形状
核糖体
贮存物质
脂球
糖原
鞭毛
存在于游动孢子中,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尾鞭式
茸鞭式
“9+2”式鞭毛结构
鞭毛的基部称为基体或动体,位于细胞质中,由9根纤维呈环状排列而形成,每根纤维由3根微管组成,微管则由微管蛋白组成
当基体向胞外伸出鞭毛时,呈环状排列的3根纤维就改为2根,同时,在鞭毛中心也出现了2根由单微管组成的纤维
整个鞭毛共由11根纤维组成,其外面还包裹着外膜
真菌的菌丝结构
真菌菌丝的变态类型
菌丝变态
吸胞
寄生真菌中,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匍匐枝
延伸功能
毛霉目真菌特有的结构,在根霉属更为典型
假根
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
菌丝陷阱
捕捉线虫
补虫菌目和一些半知菌所特有的菌丝结构
菌环
菌网
附着枝(胞)
寄生真菌所特有,由菌丝细胞生出的短枝或膨大细胞,功能是使寄生真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
菌丝组织
菌核
休眠的菌丝组织,可抵御寒冷、干旱等不良环境,合适条件下可萌发,形成菌丝、分生孢子及担子果等
寄主表面先长白色菌丝,后形成菌核,土壤中越冬,次年长出有柄子囊盘
核盘菌
菌索
由大量菌丝平行聚集并高度分化而形成的根状或绳状的特殊组织
功能:帮助输送营养组织、抵御不良环境和侵染寄主等
蜜环菌
子座
由菌丝分化形成的膨大的、密集缠绕的团块状、垫状、头状或壳状的组织
子座成熟后,可在其上或内部发育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结构
麦角菌
菌丝形成的组织体
真菌的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
不经过两性孢子的结合,而由营养菌丝直接分化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孢子
真菌未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在营养体上产生的孢子
游动孢子
特点
低等真菌产生
单细胞
无细胞壁
有鞭毛能游动的水生孢子
壶菌、卵菌、水霉、绵霉
层出现象
双游现象
孢囊孢子
生于孢子囊内
有细胞壁
不能游动,也称静孢子
主要存在于接合菌中,根霉、毛霉
孢子囊
孢子囊梗
囊轴
分生孢子
靠菌丝分割、缢缩或顶端突芽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的无性孢子
在真菌中最普遍
青霉(扫帚头)、曲霉(爆炸头),镰刀菌、赤霉菌
芽孢子
靠缢缩方法从母细胞上脱落
主要分布在酵母菌中
一般情况下不长菌丝,只有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才形成由单细胞连接起来的假菌丝
节孢子
隔膜处断裂形成
短柱状、筒状
白地霉
厚垣孢子
也称厚壁孢子,是菌丝细胞的原生质浓缩、变圆,形成厚壁的孢子
可低于不良环境
白假丝酵母、镰刀菌
真菌的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过程
真菌有性结合的方式
配子结合
能够结合的游动孢子
同形配子囊结合
异形配子囊结合
雄器、藏卵器
精子
不能运动的雄性单细胞
菌丝联合
一些高等真菌不产生性细胞,由两根单倍体的营养菌丝直接结合产生双核菌丝,再进一步分化成有性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
由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合子
两个游动孢子结合后产生的有性孢子称为合子
卵孢子
通过大小不同的异形配子囊相结合产生的有性孢子
刚形成的卵孢子必须经过一段休眠期才能萌发
接合孢子
由菌丝深处的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结合而成的有性孢子
厚壁
色深
表面粗糙
子囊孢子
通常产生于子囊的结构中
子囊单生或聚生在子囊果内
没有核配只有质配
异形配子囊
产囊体、雄器
钩状形成方式
钩顶细胞
子囊果
粗糙脉孢霉
酵母菌
担孢子
担孢子外生于一个称为担子的特殊的产孢细胞上,在担子的顶端产生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担孢子
初生菌丝
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倍体菌丝
次生菌丝
由初生菌丝发生联合形成的双核菌丝
只进行了质配
锁状联合
丝状真菌的菌落特征
辐射状
绒毛状、棉絮状、毡毯状和粉状
边缘幼嫩,中间成熟
正面颜色来自孢子或孢子囊
背面颜色来自于菌丝体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湿润
光滑
易挑起
多乳白色
有酒香味
真菌的生活周期
绵霉
无性周期
有性周期
根霉
结合孢子
子囊菌
酿酒酵母
芽殖
蘑菇
青霉
黏菌
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真核微生物
黏菌的形态
营养阶段
无细胞壁的原质团或假原质团
原质团
无壁,多核(二倍体)
能形成原质团的黏菌是非细胞黏菌
湿润粘稠
颜色鲜艳
通过吞噬的方法吸收营养
借助伪足的伸缩的在基物上爬行
假原质团
无壁,单核,单倍体变形体(黏变形虫)聚合在一起形成(会分泌粘菌素)
能形成假原质团的黏菌是细胞黏菌
子实体阶段
形成孢子囊和孢子
导致形成子实体的主要因素
饥饿和光线
子实体结构
包被
胞间丝
柄
基盘
孢子
可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黏变形体细胞
多为单倍体
在不良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游动孢子阶段
游动孢子或黏变形虫
黏变形虫
可爬行
可捕食细菌、酵母或其它颗粒状食物
与游动孢子可互变
黏变形虫和游动孢子有配子功能,能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
二倍体的合子不断分裂生长,可形成二倍体的原质团
形成子实体时要进行有性交配
休眠阶段
形成菌核
不良环境下产生
条件好时可恢复生长为原生质团
黏菌的生活周期
细胞黏菌
盘基网柄菌
非细胞黏菌
多头绒泡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