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机化学导图笔记
无机化学导图笔记,知识点有化学反应方向、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固体的结构与性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1物质的聚集态和层次
1.1.1 物质的聚集态
固态、液态、气态
等离子态
1.1.2 物质的层次
宇观、宏观、微观
1.2化学中的计量
1.2.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1.2.2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2.3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M=m/n
1.2.4 物质的量浓度
c=n/V
1.2.5 气体的计量
pV=nRT R=8.314J/(mol*K)
1.2.6 化学计量化合物
1.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3.1 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3.2 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1.3.3 物料衡算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4.1 基本概念和术语
△U=Q+W
1.4.2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W=-p(V₂-V₁);Q=H₂-H₁=△H
1.4.3 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1.4.4 能量衡算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2.1.1 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
2.1.2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2.1.3 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2.1.4 使用△rGm判据的条件
2.2 化学反应速率
2.2.1 反应速率的定义
2.2.2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3 化学反应限度
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3.2 平衡常数
2.3.3 化学平衡的计算
2.4 化学平衡的移动
2.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4.4 催化剂和化学平衡
第三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3.1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3.1.1 酸碱的解离理论
3.1.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3.2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
3.2.1 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
3.2.2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
3.2.3 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3.2.4 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
3.2.5 解离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应
3.2.6 缓冲溶液
3.3 盐类的水解反应
3.3.1 水解反应和水解常数
3.3.2 分步水解
3.3.3 盐溶液pH的近似计算
3.3.4 影响盐类水解度的因素
3.3.5 盐类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3.4 沉淀反应
3.4.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3.4.2 沉淀反应
3.4.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3.4.4 沉淀反应的应用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4.1.1 氧化数法
4.1.2 离子-电子法(或半电池法)
4.1.3 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2 电极电势
4.2.1 原电池
4.2.2 电极电势的产生
4.2.3 电极电势的测定
4.2.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2.5 电极电势的应用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3.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3.2 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4.4 电势图及其应用
4.4.1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4.4.2 △fGm-N图
4.5 实用电池
4.5.1 一次电池
4.5.2 二次电池
4.5.3 锂离子电池
4.5.4 燃料电池
4.6 电解
4.6.1 电解精制金属
4.6.2 电解抛光,加工
4.7 电镀
4.8 金属腐蚀与防腐
4.8.1 金属的腐蚀
4.8.2 金属腐蚀的预防
第八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8.1.1 配合物的组成
8.1.2 配合物的化学式及命名
8.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2.1 价键理论
8.2.2 晶体场理论
8.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8.3.1 配位-解离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
8.4 几类典型的配合物
8.4.1 简单配合物
8.4.2 螯合物
8.4.3 羰合物
8.4.4 配合物形成体和配位原子在周期系中的分布
8.5 配位化学的应用
第七章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7.1 晶体和非晶体
7.1.1 晶体的特征
7.1.2 晶体的内部结构
7.1.3 单晶体和多晶体
7.1.4 非晶体物质
7.1.5 液晶
7.2 离子晶体及其性质
7.2.1 离子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7.2.2 离子晶体中最简单的结构类型
7.2.3 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7.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7.3.1 原子晶体
7.3.2 分子晶体
7.4 金属晶体
7.4.1 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
7.4.2 金属键
7.4.3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7.5 混合型晶体和晶体的缺陷
7.5.1 混合型晶体
7.5.2 实际晶体的缺陷及其影响
7.5.3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7.5.4 实际晶体的键型变异
7.6 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6.1 离子的电子构型
7.6.2 离子极化的概念
7.6.3 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7.7 固体的物性
7.7.1 解理性
7.7.2 硬度
7.7.3 非线性光学效应
7.7.4 超导性
7.7.5 纳米物质的特异性
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6.1 键参数
6.1.1 键能
6.1.2 键长
6.1.3 键角
6.2 价键理论
6.2.1 共价键
6.2.2 离子键
6.3 分子的几何构型
6.3.1 经典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6.3.2 杂化轨道理论
6.3.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4 分子轨道理论
6.4.1 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
6.4.2 分子轨道的形成
6.4.3 分子轨道的能级
6.4.4 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6.5 分子间力和氢键
6.5.1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6.5.2 分子间力
6.5.3 氢键
6.5.4 拓朴键和超分子
6.5.5 分子组成,结构的测定和分子工程学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5.1 原子和元素
5.1.1 原子的组成和元素
5.1.2 原子的轨道能级
5.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5.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5.2.2 概率
5.2.3 原子轨道
5.2.4 电子云
5.2.5 量子数
5.2.6 原子的观察和操纵
5.3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5.3.1 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
5.3.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5.3.3 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5.3.4 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5.3.5 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5.3.6 元素周期表
5.4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5.4.1 原子半径
5.4.2 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
5.4.3 电负性(x)
5.4.4 元素的氧化数
5.4.5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