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包含职业理念:素质教育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素质教育的外延;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等。
编辑于2021-11-02 09:18:09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单选+材料题
教育观 单选题+材料题
素质教育提出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提素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国家政策保障
推进新课程改革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功能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在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实践素质教育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教学观 “学习过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的外延
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也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各方面;德智体美育有机统一。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
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
素质教育的四大任务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社会素质
基本任务
创新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全员性(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整体性 主动发展--主体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与应是教育的区别 P22
实施素质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 P23
学生观 单选题+材料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单选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两独一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与学生的思想之上。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师观 单选题+材料题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者一社区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征
复杂性---多(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任务的综合性)
创造性---变(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更新;教育机智,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性(榜样)和示范性(有学习对象)
时间的延续性(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和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单个教师授课,不是群体授课)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小学、中学、大学及其他各级教师的努力)
没有大题,只出情景单选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深化拓展专业知识
同时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单选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美国,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奇,四种反思方法:①写反思日记;②对所见的情景进行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终身学习的意识
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上
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
关注情景阶段---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阶段---学生的个别差异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教育法律法规 单选题
教师的申诉权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乡镇五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的职业权利 理解为主,不用背
教育教学权:①身为教师要上课;②上课有权限,即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制度及教育的基本规律;③教师可以做实验。
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权:①进行交流(论文);②可以进入团体;③有权限,即不能影响本职工作。
引导和管理学生权\管理学生权\指导评价权:①指导、评价、教育;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
获取报酬和相关待遇权:①按时按量;②福利。
民主管理权:管理学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
进修培训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②必须在完成本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教师惩戒权
学生的权利
人身权
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
继承权
受赠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
受教育权 不考小点,只考大方面受教育权
参加教育教育权---①参加教学活动:课堂听课、实验、测验、考试、讲座、课堂讨论、观摩、见习、实习;②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
获得经济资助权---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获得学业证书权---①获得公正评价;②获得学业证书
申诉起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法定其他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受法定年限义务教育权
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
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
入学权
参加考试的权利
随意开除学生
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侵犯学生的财产
损坏、没收财产;乱罚款;乱摊派;推销商品
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中小学生的作文也是作品
不作为违法侵权
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
对生病或受伤学生救护不力
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
学校活动组织失职
饮食安全事故
未及时向学生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
宪法
教师职业道德 单选+材料题
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
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除了教材、设备等辅助性工具,还包括教师的个性
劳动结果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持久的影响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安全感;自尊感;归属感;敬畏感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②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97年和08年职业道德的区别 (97年的只出选择题)
班主任工作规定
①配备一名班主任,担任时间一般连续1学年以上;②工作量是当地教师标准课时的一半班主任津贴;③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考核
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