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学》导论
马工程的第二版《宪法学》导论,包括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学的分类与特征等 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国际经济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
民诉17之二审
第1章 刑法的基础知识
刑法
贫困户动态调整程序
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宪法典
宪法文本,有关国家机构 组织选举、公民基本权利 等宪法性法律
宪法理论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
宪法规范
隐含在宪法的宪法条文中,主要 是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宪法现象和 宪法的运行过程
立足于社会实践
研究方法
阶级分析法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对阶级的经济 条件和背景进行研究的方法
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把研究对象置于 它所产生的特定历史和背景下研究 和分析的方法(重要方法)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统 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求认识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出正确评价的 方法
功能:对外国的宪法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是对宪法文本的法律规范结构 体系、目的进行分析并确定内涵的方法
通过文本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 等等解释方法简述宪法规范的内涵
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等新技术研究方法,加深对宪 法的理解
宪法学在中国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宪法学继受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变法维新、仿行立宪 宪法学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介绍了西方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五权宪法”大量学术论著产生。新民主主义 理论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国宪法学的内容。
新中国宪法学的创立和发展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 宪法,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在中国发展,而且内容发展有本质变化。 1954年学科名也从最初的“国家法学”改为“宪法学”。但是后来文化大革命 ,我国法制遭到践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宪法进入恢复期 1982年,开始繁荣。1985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 2018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中国宪法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宪法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与资产阶级宪法学
区别:资产阶级宪法学不承认经济基础对宪法 的决定作用和宪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其他分类
近代宪法学
政治:以反封建为目标,人民主权 权力分立。 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经济,反对国家过分干预
现代宪法学
主张保障每个人有尊严的活着重视宪法实践 的解释与适用。
当代宪法学
注重宪法的多元价值和文化多元化
三者区别:三者的基本原理 和关注焦点存在差异
宪法学的基本特征
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性
集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
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宪法学包括大量的原则性和价值性规定 具有法学特有的规范性与实践性,体现 鲜明的法学学科特征
宪法学与政治学的区别: 实践方法不同,政治学把握社会现实 检验和评价。而宪法学强调用案列与事例 的解决来检验宪法解释的合法性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