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的生物化学
生化第十九章肝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涵盖了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与肝胆汁的代谢、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医学免疫学》第7版第一章免疫学概论,重点有标出
根据免疫学概论,整理了学习内容,标记了重点
生化第十八章血液的生物化学,梳理了血浆蛋白质、血红素合成、血细胞物质代谢等方面,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肝的生物化学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糖代谢
作用
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途径
糖酵解与有氧氧化
糖原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磷酸戊糖途径
糖醛酸途径
生成UDPGA
脂代谢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
方式
产生酮体
合成甘油三酯
胆固醇的合成及转化排出
磷脂合成
脂肪酸氧化
血浆脂蛋白代谢
蛋白质代谢
肝在蛋白质的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除γ-球蛋白几乎所有血浆蛋白都来自于肝
合成甲胎蛋白
除支链氨基酸外的氨基酸分解转变
解氨毒
氨类物质转化
芳香胺类不清除,羟化后类似于神经递质的儿茶酚胺,称假神经递质,造成肝性脑病
维生素代谢
肝在纤维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的吸收
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的储存
是VitA、D、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维生素的运输
肝脏合成视黄醇结合蛋白及VitD结合蛋白等来运输维生素
维生素的转化
VPP→辅酶、泛酸→CoA
激素代谢
激素的灭活
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之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肝是多种激素灭活的主要器官
灭活的主要方式
生物转化
肝病
男性乳房女性化,蜘蛛痣,肝掌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制毒和解毒)
概念
机体对内外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水溶性提高,急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对象
内源性:如激素、胺类、胆红素等
外源性:如药物,毒物,色素,食品添加剂等
场所
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胃肠道、肾、肺等
意义
灭活作用,解毒作用(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胆汁与肝胆汁的代谢
胆汁
肝细胞分泌肝胆汁经肠道系统循环胆汁经胆囊浓缩变为胆囊胆汁
主要有机成分
胆汁酸盐(含量最高,主要固体成分)
胆固醇
胆色素
多种酶类等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的一大类氮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即胆汁酸盐简称胆盐
胆汁酸的分类
按结构分
游离胆汁酸
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
结合胆汁酸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甘氨胆酸,牛磺胆酸
按来源分
初级胆汁酸
由肝细胞合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及牛黄酸的结合产物
生成部位
肝细胞胞液和微粒体
生成原料
限速酶
胆固醇7α-羟化酶
次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细菌作用下第7位碳原子羟基脱氧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肠道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促进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肠肝循环
排入肠道的胆汁酸中约95%以上被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在肝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成结合胆汁酸,再加上重吸收回肝的结合胆汁酸以及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起再排入肠腔,这一循环过程称为胆汁中的肠肝循环
人肝胆内胆汁酸代谢池有3~5克胆汁酸。维持正常人体脂质物质消化吸收,需肝每天产生感知酸12~32克。肝胆循环使少量的胆汁酸重复使用,大大提高胆汁酸的利用率,满足人体对食物的生理需要,每天进行6-12次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胆红素的生成
胆红素的运输
运输形式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
结合方式
非特异性,非共价,可逆结合
竞争性结合剂
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