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重塑心灵1
李中莹《重塑心灵》读书笔记,包括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信念系统、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原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重塑心灵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信念系统
信念形成的四个途径
本人的亲身经验
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
观察他人的经验
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
妨碍成长的信念
任何会使一个人减少生活得更好的机会、减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碍成长的信念。
分类
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你没有资格教我”“这样做不会有用”
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现在已经够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
减少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我不应该这样贪心”
把责任交给其他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把原因归结为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战或者改变。“这是天意,没有办法”
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的身份信念(追求效果即追求三赢、追求人生的成功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正确观点——只要还拥有生命,我们就有能力、权利和资格在众多选择中决定自己可以有多少成功快乐。以此为前提,没有人可以推诿自己的责任:每个人本来就有绝对的能力和权利去使自己活得好一点!
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能力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能力”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庞大能力
”可能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可能。。。。“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
”资格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解决方向是感觉到自己也可以有美好的人生(”资格性“局限 杀伤力最大)
关于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
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件事情有相同的价值观
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创造价值(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几个分量相等的部分,目标切分)
增大价值
转移价值(很重要,积极正向反馈)
推动和激励: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
关于”规条“
规条就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当一个做法无效时,我们便要在坚持信念与价值,或者坚持规条(做法)之间做出选择。
坚持无效的规条而忽略了所追求的价值和所信奉的信念,在很多人的生活里经常出现。
坚持无效做法的人的特征
过分强调原则和理论
有深层的关于”身份“的”我没有资格“的障碍性信念
信念、价值、规条的相互关系
信念系统的外壳是 ”态度“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者规条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么样,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数量极为庞大,但是绝大部分储留在潜意识里。
所有人内心的困扰以及人与人的冲突,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者规条的冲突
改变信念系统的技巧
松动信念的方法
改变标签
改变标签的定义
审视背后的动机
极度延伸,把维持旧信念的终极结果明显化。(归谬法)
破框法
破掉”应该如此“
事情发生了,自由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
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不让自己成长;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创造成功开心的机会才是重要的
破掉:托付心态”(托付心态是指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
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
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的更好,也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也无法外求。
破掉“没有办法”(办法不是指一个办法,而是指一个人至今已知、已做之外地所有办法。
总有另一个方法是你未知、未懂、未学、未想过的。
凡事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我总有选择
意义换框法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诸的。
一件事 ,可以有其他意义,也可以有更多意义;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
二者兼得法“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去学习”二者不对立,可以兼得
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事,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更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对这件事的价值,因而改变了有关的信念。
工具不应操控我们,所以我不应把信念变成我们的“神”去绝对维护
价值定位法
找出潜意识的价值排位,认识到内心的推动力,加上对某些价值做创造、增大、转移的工作,他就能使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更为和谐合拍了。
自我价值
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
一个人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
自我价值包括三项素质:自信、自爱和自尊
不同的角色之间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可能发生冲突
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
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
自我价值不足得行为模式及原因
自我价值不足得人很容易为了很少的价值而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行为模式
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的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是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
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的增加自己的力量。
做一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拿地下来,保持跟自己一样的水平。
原因
1、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更不愿谈论,感觉更不清楚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感觉无力。2、对孩子的教导,普遍的是孩子没有建立起自我。(被否定)
3、把焦点放在孩子没有做到的小部分,那个孩子做到的部分看做是理所当然,没有给予肯定。4、对孩子定下过高标准。
5、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需要的能力。
6、传统思想中习惯于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重。7、传统家长习惯于恐惧感,犯罪的羞愧感去推动孩子是自己,孩子内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