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研究设计方法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研究设计方法,知识内容有民族志、焦点小组、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
编辑于2021-11-11 18:48:02研究设计方法
定性
民族志
含义
即利用参与观察法深入特定群体生活一段时间,通过观察、询问,从内部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文化研究学派的大卫·莫利将民族志学引入了传播学受众研究
特征
(1)研究者: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 (2)研究对象:民族志学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生活、宗教、艺术等所有文化形式; (3)研究工具:采用多重资料收集。以核实观察发现的资料。
评价
优点:可以获得丰富、系统、详细、具体的资料 缺点:耗时长,高度依赖研究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发展
网络民族志: 基于线上田野工作的参与观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量“网络社区”(或是“线上社区”)的涌现,为民族志研究带来的新的对象,因此,“网络民族志”应运而生。库兹奈特定义它为“一种专门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当前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社会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网络民族志的核心方法是参与观察——研究者沉浸在研究田野中,与研究对象互动、对话。网络民族志者最好进行多点研究以弥补情景单一的问题,从单一网站、游戏、社区、论坛等跳脱出来,构连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
多点民族志: 通过超越单一地点的研究来分析文化意义、事物、身份等在不同时空的循环流动。马库斯认为要在地方社会中发现宏大体系的现实,这要求研究者把自己置于世界体系中,放弃固定的田野点,而跟随人、故事、隐喻或事物的流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点中的点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也可以是社会空间、媒体、档案甚至不同地域的人。这种流动的民族志通过追踪多个地点或场景的活动来分析文化的生产,这种研究不仅仅同单一地点的民族志一样建构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而且通过不同地点的关联来理解世界体系本身。
流程
第一,选择分析对象;第二,提出民族志问题;第三,通过参与性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资料;第四,进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结论。在此之后,经过反思,进入新一轮的第二项到第五项的研究。
焦点小组
含义
作为定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开放式,无结构的形式针对某一主题展开自由讨论,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评价
1、优势:①善于发现用户的愿望、动机、态度、理由。②可在收集用户需求与概念设计的阶段执行,也可以在验证设计与测试原型的阶段执行。③可以在开展过程中使用电视机、白板、问卷、图画等工具。④能获得直观的对比。 2、不足:①不能按照定量的结论来推广,每次讨论只有少数的参与者,只代表这个具体小组的观点。②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③焦点小组不适用于参与者对面前产品一无所知或并不熟悉的情况。
流程
发展:网络焦点组
文本分析/话语分析
文本分析
含义
植根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文本分析的可行性基于文本的多义性和受众的主动性。主要分为意义灌输(解读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意义解读(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量化的“内容分析”相对,开辟了分析大众媒介文本内容的另一个方向。相比之下,内容分析法则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知识对传播内容进行量化的分析与归类,其研究目的在于用数据说话,描述传播内容的固有倾向和特征。
话语分析
含义
话语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定性研究方法,都是质化研究,话语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于语言学和语义学。从这个角度看,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研究目的类似,都是为了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但其研究领域、研究路径和具体的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
异同
话语分析属于人文科学研究,文本分析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前者相对微观,重视文本,后者相对宏观,不仅重视文本还兼顾文本所处的社会环境给其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二者并非总是泾渭分明,话语分析属于广义上的符号学分析,而符号学又是文本分析的某个维度,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虽然不同,但是其研究对象和理论存在一定的重合。
(1)原则不同:话语分析是采用逻辑演绎法等对文本中各语义单位进行分析,描述各个语义之间的关系。 (2)目的相同:话语分析也是为了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
定量
问卷调查
定义
问卷调查法也成为问卷法,他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制成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等方式填答,从而了解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2、设计调查问卷;3、开展调查(发布问卷);4、数据统计与分析。
发展
网络问卷
优点:1、传播速度快;2、覆盖面广;3、填写简单;4、数据整理方便。 缺点:1、样本代表性差;2、保密性差。
内容分析
含义
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 1952 年给内容分析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客观方法。其研究方法大致包括四个步骤:包括选择样本、内容归类、内容编码、资料统计量化。
特点
(1)客观性:必须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2)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3)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流程
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评价
传播内容中既有“明示结论”,也有“潜在信息”,后者无法直接观察到,难以量化,但不能忽视。
发展
1、研究对象:传统文本内容分析走向“泛文本”分析; 2、研究手段:计算机辅助进行分析整合; 3、研究视角:与定性分析结合走向混合研究; 4、基于机器学习的内容分析,正在成为计算传播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控制实验
含义
控制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下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方法由卢因和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控制实验法主要包括三方面:控制实验的环境、控制实验的对象、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
评价
优点:研究的内在逻辑性较强; 缺点:多数情况下,控制实验是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现实生活中过于复杂的环境和条件。
流程
控制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