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政策工具
本导图汇总了中央银行中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涵盖了含义、内容、分类、要素构成、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编辑于2021-11-11 20:02:50货币政策工具
概述
含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内容
信贷政策
利率政策
外汇政策
分类
扩张型
适用于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
紧缩型
适用通货膨胀严重
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要素构成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币值
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沃克尔时刻
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关系
经济增长
收支平衡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条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币值实际上是货币的购买力
既不是单一 也不是双重
稳定币值为前提 促进经济增长为附带目标
不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导致货币不稳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概念
即中间指标,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过渡性指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
货币供应量指标
m0纸币
M1&M2
现实购买力&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
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指标的意义
反映客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是否达标
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见左侧
法条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分类
存款准备金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再贷款
利率政策
其他(国务院规定的
补充知识点
货币政策不是法律但是其制定的程序 主体 由法律规制
货币政策工具具体
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
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比例越高 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不能由存款机构自由运用
超额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属于自由准备,存款机构有权动用
作用和影响
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信贷规模进行控制
经济不景气➡️存准率降低➡️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增加 ➡️促进经济发展
再贴现率
计算方式
(贷款利息+手续费)/总金额
名词解释
再贴现的概念: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予以兑现的行为
贴现的主体 企业—商业银行
再贴现的主体 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均以转让有效票据(一般是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
功能
融资功能
融通资金
调控功能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影响市场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以交易对手的身份调控市场 作为市场中的一员 不具备特权
概念: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指国库券、其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外汇等),从而起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规模,调解货币供应量作用的一种业务。
央行是否可以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
一级市场
不得直接认购,包销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二级市场
可以 以调控市场为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业务”
回购
正回购
中央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约定在未来特定期限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回笼货币)的操作,正回购到期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投放货币)的操作。
逆回购
中央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买入有价证券,约定在未来特定期限卖出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向市场注水(货币)增加流动性
特点
在短期内对基础货币量进行微调,不影响中长期货币总量。
现券交易
现券买断
央行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投放基础货币
现券卖断
买断反过来
特点
一次性 不存在到期 不像回购的反复 也不如回购频繁
发行央行票据
概念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提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概念解析
即央行(高信用能力)向市场借钱
一般的债券发行(商业银行)为了融资 央妈❌ 为了调控
SLO
又称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特点
期限为七天内超短期
操作时间灵活
原则上在常规操作间歇期开展(作用类似于补丁),多用于平滑短期市场利率波动
常用于年末,月末,节假日等时间点
开展不频繁
央行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操作
一般于一个月后对SLO操作进行公告
以逆回购为主要表现形式
作用
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
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避免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波动
稳定市场预期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业务
概念
通过利率招标的形式,将国库现金存放在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国债为质押获得存款并支付利息
作用
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益
在不增加社会负担的前提下 增加财政收入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公开市场操作较前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越性
灵活性和主动性强
调解具有弹性和柔和性
公开性和公正性相结合
货币政策操作与财政政策操作相结合
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贷款
“最后贷款人”
法条
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注解
对象限于一般商业银行 有例外
非银行(国务院确定)
不是为了盈利
救助性&调控性
利率由总行统一规定
方式
信用贷款
抵押贷款
证券回购贷款
分类
常备借贷便利
又称
酸辣粉SLF
功能
满足金融机构大额流动性需求
对象
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时限
期限为三个月以内
一般为隔夜/七天/一个月
利率
利率央行来定
发行方式
以抵押的方式发放
合格的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中期借贷便利
又称
麻辣粉MLF
对象
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时限
借贷期更长
一般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
利率
利率以招标的方式确定
金融机构出标 央行最终决定
发行方式
抵押
抵押品
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
扩大
用途限制
借来的资金只能借给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
区别
期限,对象,抵押物…
利率政策
性质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信号 对延期消费的报酬
作用
消费上
利率提高鼓励储蓄,抑制消费
投资上
利率提高减少投资需求 筛选回报率低的项目
进出口上
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
利率提高,本外币利差缩小,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LPR
又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概念:十八家报价行,根据本行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每一家的规模情况不同 加点不同),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解中心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算出的平均值。
作用:各金融机构应主要参考LPR进行贷款定价。
现行的LPR包括1年期和五年期以上两个品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放开(银行间可以自由借贷 以其为支点撬动市场化利率改革)——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尝试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存贷款浮动区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在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注解
(贷款利率的变动&存款利率的变动)(存款利率封上线 海发行)(不再直接设置 而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间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