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舱底辅助管路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舱底辅助管路系统的思维导图,包括舱底水管路系统、压载水管路系统、消防管路系统三部分。
编辑于2021-11-12 17:10:00舱底辅助管路系统
舱底水管路系统
舱底水的来源
(1)主机、辅机、设备及管路接头因密封不良渗透的油、水。
(2)艉管密封渗透的油、水。
(3)从舵机舱向机舱或轴隧泄放的舱底水。
(4)从空压机、空气瓶泄放的冷凝水,蒸汽分配阀箱和蒸汽管路的泄放水。
(5)空调管路、风管的冷凝水以及钢质舱壁及管壁的冷凝水。
(6)清洗滤器、设备零件等的冲洗水。
(7)在水线附近的舱室及甲板的疏排水。
(8)扑灭火灾时的消防水、甲板冲洗水。
(9)对有些特殊的舱室在紧急情况下的注入水等。
舱底积水的危害:舱底积水对船体有腐蚀作用;货舱积水会浸湿货物造成货损;机舱舱底积水会使机电设备受潮或浸水损坏,影响机器正常运转,并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舱底水积存过多时,会严重影响船舶稳性,危及航行安全。
舱底水管路系统的组成
舱底水泵、舱底水管、舱底水吸口、阀件、油水分离器、吸入滤网及有关附件舱底水泵、舱底水管、舱底水吸口、阀件、油水分离器、吸入滤网及有关附件
舱底水管路系统的设计
舱底水泵的选用
自吸式水泵
舱底水总管内径
舱底水支管及轴隧舱底水支管内径
装货处所和机器处所的舱底水支管内径
式中 d2—舱底水支管的计算内径,mm;l—舱室长度,m;B—船宽,m;D—至舱壁甲板的型深,m。
油船机器处所的舱底水支管内径
式中 d3—油船舱底水总管及直通舱底泵的舱底水管计算内径,mm; l—油船机器处所的长度,m;B—船宽,m;D—至舱壁甲板的型深,m。
舱底泵的排量
式中 Q—每一舱底泵计算排量,m3/h;d1——舱底水泵总管计算内径,mm。
阀件的选用
防止水密舱室之间、水密舱室与货舱之间、干燥舱室与任何水舱间发生沟通的可能性,设置截止止回阀
油水分离器的设置
各种船舶排放舱底水所允许的含油量在15mg/L以下,设置舱底水分离器。
舱底水管路系统中直通吸口及应急吸口的设置
根据规范的要求计算出舱底水总管的内径,以及按规范规定的数量确定舱底水泵和机舱的直通吸管。此外,机舱还应设有一个应急舱底吸口,该吸口一般应通向一台主冷却水泵并装设截止止回阀,阀杆的手轮在花钢板以上的高度不少于460mm。
机舱舱底水吸口的布置
单层底统舱
船底向两舷升高≥5°
中纵剖面处1个舱底水支吸口,中纵剖面处1个直通舱底泵吸口
船底向两舷升高<5°及所有客船
中纵剖面处1个及每舷1个舱底水支吸口,中纵剖面处1个直通舱底泵吸口
双层底统舱
内底板扩展至机舱全长并在两舷形成舭污水沟
每舷1个舱底水支吸口,每舷1个直通舱底泵吸口
内底板扩展至机舱全长和全宽
每舷1口污水井,每井内1个舱底水支吸口 ,每舷污水井内1个直通舱底泵吸口
尾机型船舶机舱
机舱前端每舷和后端一般应设1个支吸口,前端的一舷和后端应各设1个直通舱底泵吸口,前端未设直通吸口的一舷,应设1个应急吸口,小船可适当减少
用水密封舱壁与机舱隔开的炉舱或辅机舱,电力推进船舶的独立电动机舱
舱底水支吸口按货舱要求, 每1个水密封舱至少设1个 直通舱底泵吸口
泥箱的设置
机舱和轴隧内的每根舱底水支管及直通舱底泵的吸管(应急吸管除外)均应设置泥箱,并自泥箱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沟,直管下端或应急舱底水吸口不得设滤网。
舱底水管路系统的要求
(1)所有船舶均应设置有效的舱底水排放装置,以便能抽除及排干任何水密舱室中的水。
(2)机器处所舱底水的排放应符合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的有关规定。
(3)系统中的管路应能防止舷外水或自压载舱的水进入货舱或机炉舱,或从一舱进入另一舱。
(4)舱底水管路中的液流是单向的,只允许将舱室中的积水向外抽出。为防止各舱舱底水相互串通,管路中的分配阀箱、舱底水管和直通舱底水泵支管上的阀门均应为截止止回阀。
(5)舱底水泵、压载水泵和消防水泵等互相连通时,管路应保证各泵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6)对于客船,在事故后所有实际可能的情况下,无论船舶正浮或倾斜,应能抽除并排干任一个水密分舱内的积水,但固定油舱和水舱除外。
(7)排水管系的布置应保证在船舶正浮或横倾不超过5°时任何舱室或水密区域内的积水至少通过一个吸口排出。为此,可在短而窄的舱室内设1个吸口进行有效排水,其余舱室一般均应在两舷设置吸口。
压载水管路系统
压载水管路系统的作用
(1)使船舶在横向保持平衡,在纵向有合乎要求的吃水差。
(2)使船舶具有适当的排水量和重心高度,以获得较高的螺旋桨效率和合适的稳性。
(3)减小船体变形,避免产生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应力。
(4)减轻船体和轴系的振动。
压载水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
压载水管路系统主要由压载水泵、压载水管路、压载水舱及有关阀件或阀箱组成。
压载水管路系统的工作内容
(1)压载水的注入
(2)压载水的排出
(3)压载水的调驳
全船压载水系统
压载泵的选用
式中V—压载舱的容积,m3; H—注入/排放时间,h。
压载泵的排水时间
一般散货船取10-12小时
油船取10-14小时
集装箱船船取10-16小时
每台压载泵排量
总排量除以泵的台数
阀件的选用
管路系统中不能设置止回阀
压载水管的布置及压载舱吸口的数量都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即在正常营运条件下的正浮或倾斜位置均能排除和注入各压载水舱的压载水。压载水管的布置,必须避免船外的水或压载舱内的水进入货舱、机舱及其他舱室。满足压载水管不得通过饮水舱等规范要求。在船首尖的压载水管穿过船首部防撞舱壁时,应设可在舱壁甲板以上启闭的截止阀,以便船首部撞破时立即关闭该阀,防止海水进入压载管路系统。
管路系统布置
支管式
支管式连接的压载系统允许每个压载舱的自动注入,这适用于压载舱位于双层底部且具有更精细压载软管的小型船舶
总管式
总管式的布置方式将系统的主管沿船长的方向放置,从每个压载舱中引出支管连接到就近主管,以及将阀门和附件安装在支管上。这样的敷设方式适合船型较大的船舶
单总管式
双总管式
环形总管式
环形总管式
管隧式
管隧式是指在船舶的船纵中的双层底内布置一条管隧通道,将压载总管布置在管隧通道内
半管隧式
只有一部分隧道设计在船长的方向上的形式。
管径的确定方法
海水门与泵之间的管路
注水时,要使泵达到额定排量,务必使泵吸口处的有效吸入压力大于泵的需要吸入压力。由于这段管子一般都很短,所以可取泵吸入口直径作为该段管子直径,无需做进一步计算,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但有时应按泵设计的要求做放大、放长处理。
泵与压载舱之间的管路
这段管路的管径应由排水时间来决定。根据所确定的泵的排量,按管内流速为2m/s-3m/s来确定管径。
遥控阀组的设计
大型船舶的各压载水舱的阀采用遥控阀,其遥控阀组的操纵台一般设在机舱内或主甲板的专用遥控室内。
机舱压载水系统
单泵水管路系统
双泵水管路系统
横倾平衡系统
四通阀控制系统
4个遥控阀的控制系统
双向泵控制系统
消防管路系统
水消防系统
水消防系统是所有船舶均必须设置的固定式消防系统,广泛用于扑灭起居处所、货舱、机舱等处的火灾。
组成
水消防系统通常由消防泵、应急消防泵、消火栓(消防阀)、消防水带、水枪、国际通岸接头以及相互连接的管子等部分所组成。灭火时,消防泵抽取舷外水,将舷外水送至船上各甲板和舱室处的消火栓,水经消防水带从水枪喷射到船舶起火位置进行灭火。
基本原理
水是不燃液体,是船上最常用的灭火剂。其灭火原理是利用强大的水流或水雾冲击火区,使燃烧物急剧降温,并利用水受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来稀释火区的氧浓度。扑灭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可采用直流水枪,通过冲刷、冷却作用来灭火;扑灭可燃液体物质火灾可采用喷雾水枪,通过覆盖、冷却作用来灭火。
消防水泵的选用
压载泵、舱底泵或总用泵只要不经常抽输油类均可作为消防泵
消防泵配置的数量
对于客船来说,4000总吨及以上至少3台;4000总吨以下至少2台。对于货船来说,1000总吨及以上至少2台;1000总吨以下至少1台。
消防泵的总排量
在客船上,泵的总排量应不少于各舱底泵用作舱底抽水时所需总排量的2/3;在货船上,除应急泵外,泵的总排量应不少于每一独立舱底水泵用作舱底抽水时所需排量的4/3;但货船的总排量不须超过180m3/h
消防总管的设计
式中 Lpp——船首、尾垂线之间的距离,m。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高压系统
用于一般船舶的机舱、货舱
低压系统
用于大型油轮、滚装船和集装箱船
蒸汽灭火系统
蒸汽消防系统大多被用做船舶的辅助灭火系统,蒸汽消防管路采用集中布置型式。
泡沫消防系统
泡沫消防是以一种泡沫液和海水相混和而产生的气泡,覆盖在燃烧物表面而形成连续的粘稠而耐热的隔层,从而隔绝空气,并冷却以阻止燃烧。泡沫消防系统适用于油船和化学品船的液货区域的甲板。
低倍数泡沫(发泡倍数低于20:1)
中倍数泡沫(发泡倍数为(20—200):1)
高倍数泡沫(发泡倍数为(200—1000):1)
卤化物消防系统
卤化物灭火,就是以卤化物为灭火剂,扑灭被保护舱室发生的火灾。
优点
卤化物是一种新型的灭火剂,灭火效果特别好、毒性小、绝缘性能良好,且灭火后不留痕迹。
灭火原理
一般认为是其受热后产生溴离子,与燃烧中产生的氢氧游离基化合,使燃烧连锁反应中止而灭火,同时又起着冷却及窒息的作用。
专门用于排出舱底积水的管路系统。
抽除舱底积水,及时排出舷外,以保证安全航行、机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货物完好无损;当发生海损事故,船体破损而大量进水时,舱底水系统还可用于应急排出积水;货舱积水一般不含油,通常直接排放至舷外,而机舱积水一般都含油,故需要经过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当含油量低于15ppm后方可排放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