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测量学
测量学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知识总结,包括地形图比例尺、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地形图测绘的内容、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与分类
数字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种类:分别有大中小三类 其中国家标准为:1:5千~1:100万
比例尺精度
注意⚠️带单位
作用
根据比例尺精度确定实地测量精度
根据用图要求 选用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式
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地形图比例尺不同 各种符号的图形和尺寸也不同
地物的表示方法
比例符号
符号与实际地物形状相似
非比例符号
如烟囱 消防栓等
线形符号
道路 围墙等表示长度不表示宽度
测图比例尺越大 用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越多 测图比例尺越小 用非比例符号或半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越多
地貌的表示方法
使用等高线表示
等高线原理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相邻两等高线的高差为等高距 以h表示
影响等高距大小的选择因素:地形图用图 比例尺和地面坡度
相邻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为等高线平距 以d表示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的比值为地面坡度 用i表示
地貌基本形态
山、盆地、山脊、山谷、鞍部
等高线特性
各点高程相等
连续闭合曲线
除悬崖等特殊地貌 等高线不会相交 重合
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同幅图内 等高线密集则地势越陡 等高线稀疏反之
等高线的切线方向与地性线方向垂直
等高线种类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助曲线
特殊地貌的表达方式
悬崖 陡坎等用相应符号表示
地形图测绘的内容
地物的测绘
地物的综合取舍
地物的测绘:居民地 独立地物 道路 水系等
地貌的测绘
必须表达地貌的坡度变化
地形图测绘的测量工作实际是对特征点的测量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搜集资料与现场勘测
测图前应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与各种测量成果资料
了解测区情况
制定测图技术方案
根据地形特点与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技术要求 确定图根点位置和控制网布设形式及其观测方法等拟定技术方案
图根控制测量
概念:直接为测绘地形图而进行的控制测量 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方法
平面:导线测量 GNSS测量
高程: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GNSS 测量
图纸准备
在图纸上绘制图廓和坐标格网 并绘制好各类控制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碎部点的选择
应选取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
测定碎部点位置的原理
地形图测绘步骤:测量 绘图
碎部测量:以图根点为测站 测出测站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水平距离与水平角是确定点的平面位置的两种基本量
方法:极坐标法(一角一距)、角度交会法(二角)
极坐标法:测定从测站到碎部点连线方向与已知方向AB间的水平角,及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 即可确定碎部点的位置。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经纬仪测绘法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 整平 量记仪器高i),旁边安置绘图板
瞄准后视方向,定向配0
选定立尺
观测读数(水平角 视距 中丝 竖角)
记录、计算(平距D、高程H)
展点、画图
测站检查
大平板仪测图
地形图的绘制
地物的描绘
对于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连点成线,画线成形
对于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符号为准,单点成形
对于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沿点成线,近似成形
地貌勾绘
点划线表示山脊线 虚线表示山谷线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拼接
检查和整饰
图面检查
野外巡视
设站检查
地形图的修测
目的和要求
修测内容
修测方法
准备工作
复制二底图
实地踏勘
野外修测
距离交会法
支距法
设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