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英国音乐;进入16世纪,在北方作曲家的国际风格盛行的同时,西欧各地的带有民族风格和世俗性的音乐也在兴起。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器乐;乐器;14世纪音乐;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对比;教会音乐;复调音乐;世俗歌曲:法国游吟诗人、意大利方言歌曲。
古希腊古罗马思维导图,包含继承并发展、基督教音乐、音乐特征、艺术体裁、音乐思想、音乐理论、乐器:弦乐、管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文艺复兴时期 (1430-1600)
背景
进入16世纪,在北方作曲家的国际风格盛行的同时,西欧各地的带有民族风格和世俗性的音乐也在兴起。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16世纪世俗音乐
意大利
弗罗托拉
是流行于意大利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世俗歌曲体裁的总称,是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重要前身
牧歌
特点
通谱体
韵律自由
主调风格
歌词多为爱情内容
演出场合为小型舞台
发展
早期
中期
晚期
代表
马伦齐奥
杰苏阿尔多
蒙特威尔第
《和风细雨》
法国
尚松
概念
是一种轻松、快速、节奏感强烈的四声部歌曲
雅内坎
法国尚松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以描绘性尚松的创作闻名于世
《战争》《鸟语》《饶舌的妇人》《云雀》
英国
以轻快的主调音乐为主,曲式结构清晰,常带有fa-la叠歌
托马斯·莫利
《正直五月》
托马斯·威尔克斯
与意大利牧歌的区别
英国牧歌作曲家注重纯音乐的手法,意大利牧歌作曲家更注重歌词情感内容和意境的表达
琉特琴歌曲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盛行一种琉特琴伴奏的独唱歌曲,常在宫廷演唱,也叫宫廷“埃尔曲”
约翰·道兰德
英国最著名的琉特琴演奏家和歌唱家
《潸然泪下》
德国
利德
西班牙
器乐
16世纪,作曲家开始关注器乐
乐器
管乐器
维奥尔琴
键盘乐器
古钢琴
拨弦乐器
体裁
舞曲
帕凡舞曲、加亚尔德舞曲、阿勒芒德、库朗特等
即兴演奏
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等
模仿对位
利切卡尔
坎佐纳
为键盘乐器或琉特琴创作的重要器乐体裁,由尚松演变而成
奏鸣曲
16世纪威尼斯坎佐纳的作曲家们,在辉煌的坎佐纳中融入复合唱的风格,后来多段的坎佐纳在17世纪逐渐发展成教堂奏鸣曲
宗教音乐
新教音乐
天主教音乐
宗教改革
德国众赞歌
反宗教改革
帕莱斯特里纳
罗马乐派
英国宗教音乐
15世纪下半叶,英国音乐与欧洲大陆音乐隔绝,16世纪初法-弗兰德作曲家来到英国,促进模仿对位风格在英国的发展
复调音乐
勃艮第乐派
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是一个时期的地理文化概念
迪费
简介
其作品中融合了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的音乐元素,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元融合的国际性风格
创作
14-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经文歌
《最近玫瑰开放》
弥撒曲
《脸色苍白》《武装的人》:作品
定旋律弥撒
贡献
确立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
采用了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
将原来的定旋律之下固定的采用一个对应声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四声部织体样式
班舒瓦
尚松《越来越》
弗兰德乐派
15世纪中叶以后,出自欧洲大陆北部的作曲家
勃艮第作曲家被称为是第一代“尼德兰乐派”,而法-弗兰德乐派则被称为第二代、第三代“尼德兰乐派”
弥撒曲、经文歌、民族风格的歌曲体裁(包括法国尚松、意大利牧歌、德国的利德等)
特征
复调对位技术获得高度发展
段落分明,有明确的终止式
有复调音乐,也有复调与主调融合的音乐
若斯坎
简述
15-16世纪之交法-弗兰德乐派最伟大的的作曲家,也是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马丁·路德称赞他是“音符的主人”
留世之作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70首尚松,以及其他世俗声乐作品
经文歌《蟋蟀》
专用音乐
绘词法
创作注重词与曲的搭配,力求听众能够理解歌词,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了16世纪音乐的新风格
拉絮斯
威尼斯乐派
素歌弥撒
前导动机弥撒
释义弥撒
模拟弥撒
英国音乐
音乐特征
民间音乐风格,大调性,主调风格
大量使用三、六度音程
旋律简洁,风格清新
音对音的第斯康特风格
倾向于主调和声的福布尔东风格
福布尔东
原意为假低音,将素歌(圣咏)作为上声部,再配两个低音声部,一个是平行六度,另一个比高声部旋律低四度
邓斯泰布尔
15世纪上半叶最受尊重的英国作曲家,对勃艮第地区的音乐影响很深
代表作
经文歌《你多么美妙》
音乐中的文艺复兴,比其他艺术要晚一些,也不是起源于意大利,而是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以及西欧偏北部的勃艮第和法-弗兰德地区
16世纪
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