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化与强化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化与强化,包含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君权与相权;监察体制等。
这是一个关于历史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神龙的传说、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等。
关于政治必修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维导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非组织上);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化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
汉代
频繁换相
中外朝制
内朝(中朝):位卑权重,参与决策
外朝:位尊权轻,负责执行
意义:加强皇权,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将决策权交给皇帝亲信容易滋生腐败
唐朝
三省六部制 (既分工又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
中书省:草拟,颁发召令
门下省:审核(设合议机构–政事堂)
尚书省:执行
评价:
既分工又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标志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
宋代
二府三司制
皇帝
中书门下
同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副宰相)(行政)
枢密院
枢密使(军事)
三司
三司使(财政)
影响:进一步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分散,地位下降
内朝的外朝化,皇权膨胀
中央行政体制日益完善,分工又合作,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监察体制
建立和完善
1.秦:御史大夫
2.汉:刺史
职能: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发展:东汉时,刺史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3.唐:御使台
4.宋:提点邢狱司
5.元:监察御使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检查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有限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先秦)上下阶层流动固化
依据:血缘
选官方式:世袭
按军功授爵(秦)
察举制(汉)(主观性,封闭性)
依据:才能
选官方式:地方官推荐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以官举士具有主观性,封闭性,难以选到真正的人才
九品中正制(魏晋)
含义:中央派官吏到地方担任中正,评定当地人物的德才品质,以作为选官的依据
评价:成为世家大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工具
科举制(隋唐–明清)
方式:考试
1.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后期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行省制度
背景:元代疆域空前辽阔,原有地方行政体制不适应现实需要
概况
中央:中书省管辖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
地方:行省
特点
中央与地方权利形成平衡
打破山川行便,随意划分行政区划
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