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总结,包括佛陀对这个世界的意义、佛陀与众生的同异处、何为出家、为何出家、佛陀出家的启示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第1课 学习《道次第》的意义的思维导图,包括:1.发心要落实道实处;2.正确地学习教理也是一种修行;3.心的训练;4.佛法教育的反思;5五大要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一)
前言
佛陀对这个世界的意义
不仅在于他成就解脱,还在于他成道之后,将解脱的原理和方法广为宣说,让每个有缘闻法的众生都能走上解脱之道
当今社会提供的便利让修学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是也让很多人有着杂学,浅尝辄止的问题
提出五大要素(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
皈依是五大要素之首,还是贯穿始终的核心
后四项是对皈依的深化和实践,帮助我们从皈依住持三宝,进而成就自性三宝,成就佛法僧具有的一切功德
皈依代表着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选择一种究竟的智慧,足以解决生命疑惑;选择一种高尚品质,足以作为人生目标;
佛陀与众生的同异处
相同——都是人身,都具备成佛的潜质,觉悟的本性; 差别——众生迷,佛陀觉悟/根本在于迷悟之间,而非能力大小
出家
何为出家
出家正是摆脱贪着,走向解脱的重要方式
解脱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内容,因地处热带,人民热衷思考人生问题,这种关注与实践使得印度的宗教哲学尤为发达
印度有婆罗门教、耆那教,这些宗教都认为“轮回”是充满痛苦迷惑的,唯有解脱轮回才成就涅槃
佛教中的业力、轮回、因果并非是佛教独有,只是佛陀赋予他们究竟的解读和诠释
出家的重点,不仅在于剃发染衣的形式,也不仅是出世俗的家,关键是在内心断除执著,出五蕴的家、生死的家、轮回的家。
为何出家
佛陀一日见到奄奄一息的老翁,知老苦;见到一百病缠生的病人,知病苦;见到亲人围绕死者哭泣,知死苦;
太子看到生命的虚幻无常,应当去追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忧、无恼的最上解脱——涅槃
世俗生活充满羁跘,不易修行,真正想要解脱生死,通达涅槃,出家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佛陀出家的启示
对出家众: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否则忘了出家本怀,就会从一个小家到一个寺庙的家,执着的对象不同而已,并非真正出家
对在家众:学佛的发心是什么?最终的目标在哪里?如果不能将生命重心从自我转向三宝,不能对佛法僧产生信赖感和归宿感,不能全身心地和法相应,自然会和自我相应,和烦恼相应。
《法华经》“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何为大事?诸佛就是为了令众生行佛所行,证佛所证,才出世说法,广度群迷。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潜质,具有和佛陀无二无别的智慧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