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现状思维导图,包括近代的中西部城市(根据地城市建设)、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因近现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城市等内容。
包含了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现状
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总特征
脆弱性
依赖性
松散性
开埠
主体开埠
概念
以开埠区为主体的城市,是近代中国城市中开放性最强,近代化程度最显著的城市
例如:上海、天津、武汉哈尔滨、大连青岛
局部开埠
概念;只是划出特定地段,开辟面积不是很大的租界舍留区,形成城市局部开放
例如:苏州、福州
名词解释
里弄住宅
概念; 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的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在小块的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而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住宅
石库门里弄住宅: 上海数量最多,发展最早的里弄住宅
棚户区:一般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城市
上海
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大上海都市规划肩负的使命)
促进城市统一
强化等级秩序
倡导新文化
市政设施:多为租界区服务
天津
武汉
共同特征
是我国原有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好,交通优越,便于帝国主义入侵,掠夺财富
都有旧城,发展结果是旧城都淹没于新区中,与新区形成强烈对比
都是资本主义类型的城市,当城市布局,经济上都比其他城市更为混乱,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在城市风貌上各时期,各国家建筑杂乱并置于一起,夹杂陈列
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的城市都是中国原来大的工商业及交通中心,租借地与中国旧城强烈对比,道路和公用管线互不联系,租界内各自发展,城市布局混乱
外国独占的新建城市
哈尔滨
中东铁路
大连
帝俄占据
环状广场及放射性道路形成城市骨架
日本帝国主义占据
棋盘路网
青岛
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
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规划意图反映了殖民者的利益,贯彻了殖民地需要,民族矛盾尖锐,大部分是港口城市或交通要道,便于掠夺中国的资源
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外国人的居住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在各种建设设施水平方面由显著不同
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由于没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并且按照规划实施,因此城市都获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城市的风貌体现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城市都是资本主义类型的城市,因为独立,所以可以全面规划而且处于较好的地理位置
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甚至有些在本国都无法实现的也拿到中国实施,城市体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因近现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新兴的工矿业城市 唐山
自发、畸形发展
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 蚌埠
位置 淮河中游,淮河与津浦铁路交汇处
特点
铁路的修建特别是几条铁路的交汇处赋予这些城市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物资和产品的转运中心
人口迅速增加,使小镇甚至村庄迅速发展成为大城市
城市空间布局与铁路发展密切相关
铁路为城市发展带来动力,同时也为城市带来空间分割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 无锡
衰落的城市 南通
发展形式:“一城三镇”组团式发展
衰落原因 经不起帝国主义间的竞争
近代的重庆
朝天门码头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南京
首都计划:是我国较早的一次较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
优 城市分区
劣 道路系统
脱离实际,缺乏实施的可能性
总结
首都计划是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上一部正规的规划文件
设计者摒弃了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法,基本上用的是当时在欧美国家规划理论和方法,脱离了南京旧城的实际,因此少了实施的可能性
规划中提出了分区的思想,这对于我国以后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南京城是建设
开辟道路
建设了山西路,颐和路花园住宅区
商业中心
建成中山陵
新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
相对衰落的城市
原因
帝国主义以先进、廉价的海轮运输代替了落后的运河运输
运输方式的改变
黄河改道,淮河也因黄河流经时期河床升高而不从淮阴城经过
封建城市维护兴起与衰落
兴起
位于交通要道,交通便利
兴盛手工业、商业中心
是原本的封建统治中心
衰落
交通路线改道
政治中心迁移
经不起资本主义工商业竞争
城市原本的经济活力、发展动力遭到破坏
近代的中西部城市(根据地城市建设)
瑞金
红色咕嘟
延安
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