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
《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讲述了父母语言的意义、沟通3T原则、3T原则应用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
父母语言的意义
父母多用有效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提升孩子智力和认知,从而培养孩子需要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大脑的发育几乎完全依赖于它所遇到的事情,在温和平静,语言丰富的家庭氛围中,大脑的发育会更有利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最初的三年如果经常得到创造和巩固,孩子的技能构建和语言学习潜力会得到加强,后期发展情感、社交、学习力等技能的基石也更强
沟通3T原则
共同关注孩子的兴趣
观察
有意识的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
孩子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理解
孩子的行为是什么?
各种行为背后的本能动机是被动 或者主动的吸引父母的关注来帮助解决问题。
孩子此时的身体感受是什么?
孩子此时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行动
正向回应
儿向语言:用来获取儿童观众的好办法,像孩子一样 夸大语言的书画方式,音调优美,韵律动人,措辞简练
无条件的爱
温暖的关怀和接纳
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才会集中注意力听
本质是父母及时的正向回应
充分交流
讲述
“妈妈来给你换尿布啦。看看,都湿透了。闻闻,臭死了!”
“来吧,宝贝我们换片新尿布。”
“你看看,不湿啦。来摸摸,是不是又干又软。”
“换了是不是舒服多了?”
“来吧,现在换上你可爱的粉红小裤子。”
“不管你尿不尿床,宝贝,妈妈都爱你。”
平行谈话
“你拿了妈妈的钱包。”
“钱包好沉啊!”
“要不要打开看看里面有啥?”
“嗯,你去找妈妈的钥匙。”
“钥匙可不能吃!它不是食物。”
“你打算用那把钥匙开车吗?”
“那是开门的钥匙。”
少用代词
“我喜欢它!”(不,你根本不喜欢。)
“我喜欢你的画!”(是的,你真的喜欢!)
脱离语境的语言
一起做某事的经历
孩子最近喜欢的玩具
以前认识的小伙伴
言语扩充
“这个冰淇淋的味道不错”可扩充为“这个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了, 但真的好凉!”
“抱抱我,抱抱我!” “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 这段父子的对话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轮流谈话
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为什么
怎么办
提供有选择的方案
你是想用橙子味的牙膏还是草莓味的牙膏呢?
没有特殊情况,不用命令式的语言
命令式语言可能给孩子带来情绪或者无脑 顺从,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
3T原则应用
数学能力
共情关注:早上,妈妈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
充分交流:“你的小裤子上有5个扣子,能帮妈妈把它们数出来吗?1个,2个,3个,4个,5个。好了,5个扣子都扣好了,现在你可以去上学啦!”
轮流谈话:让孩子负责扣纽扣,而妈妈负责数数。1个,2个,3个,…..
阅读
共情关注: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观察那一部分的情节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做出相对的调整
充分交流:讨论故事内容,想象情节的发展,讨论这些情节会对角色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给大一些的孩子抛出开放式问题,如故事引发的思考、感受等
轮流谈话:孩子时而用手指着感兴趣的图画,时而拍拍小手,时而翻翻书页,时而向父母提问或回答父母的问题
文字意识 ——父母指着正在读的文字,让孩子明白读音和字形之间的对应联系以及阅读的顺序
空间能力
共情关注:一个喜欢浴缸里满是泡沫的孩子
充分交流: “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现在,看看你手臂上的泡沫,它们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环水。现在泡泡岛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你看,它是圆的。你还能在水里找到其他的圆形吗?能找到正方形吗?哈哈,有点儿难了吧,那儿有高山吗?”
轮流谈话: “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这里是不是有很多的泡沫啊?再看看泡沫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啊?对,它们是圆形的。看看泡沫中的肥皂,什么样子?长方形的样子,对吗?你的毛巾是正方形。现在,咱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面。你看看,现在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测量
共情关注:一个小孩儿在客厅里穿着爸爸的靴子走来走去
充分交流: “宝贝,你穿的是爸爸的靴子,对你来说太大了!爸爸有一双大脚,他需要穿大靴子。看看你自己的脚,跟爸爸的比比,你的脚比他的小多了。”
轮流谈话: “哪双靴子更大?爸爸的还是你的?对了,爸爸的靴子可比你的大多了。不过,你的小脚还会长大的。这就是我们上周给你买新靴子的原因,之前的靴子对你来说太小了呀。”
基于过程的称赞
“妈妈很高兴看到你一直不停地努力,直到找到正确的拼图。这说明你的意志很坚定。恭喜你终于找到了!”
孩子就会懂得,不放弃也是一种力量。
父母给孩子的称赞越细致、次数越多的话,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理解什么是良好的表现。
自控力与执行能力
共情关注:一个刚刚起床的小孩,急着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 “来,我们先把衣服穿好。待会儿就要去看外公。这里有条紫色的裙子,还有一条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绣有漂亮的花朵,而粉色的带有荷叶边。这两条都自带口袋。”
轮流谈话: “你想穿哪一条啊?”“粉的那条?”“我以为你要选紫色那条呢!”“你喜欢这条裙子是因为它有口袋吗?”“原来如此,这样你就可以把外公给你的糖果装进去了。”“我认为粉色的最好,因为它最适合用来不停地转圈。”
解决问题
共情关注:妈妈正准备出门,却发现找不到钥匙了。用平和的语气跟女儿解释,听上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焦躁
充分交流: “我不敢相信我又把钥匙弄丢了。这已经是这星期的第三次了。我对自己太失望了。今晚我要加班,你能帮妈妈找一下钥匙吗?”
轮流谈话: “你在桌子底下找了吗?嗯,确实有可能在那儿,因为妈妈总是把钥匙放在上层。所以钥匙有可能掉下来了。我想我们还要查看一下柜台的表面吧?”
音乐
共情关注:自然的歌唱使得嗓音更富有魅力,能持久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充分交流:选一首喜欢的歌,不停地、反复地唱
轮流谈话: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次拍手、每一句歌词就是一次轮流的机会
视觉艺术
共情关注:完全跟着孩子的艺术感觉走,其他的都不需要考虑
充分交流:称赞孩子的劳动,抓住时机谈一谈孩子在艺术方面所下的苦功。家长可以借机引入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形容词和动词
轮流谈话:对孩子抛出开放式的问题,作品所使用的材料、选取的色彩、成型的过程、创造的初衷,等等,都可以拿来提问
假装游戏
共情关注:作为一个替补演员,不重要的角色。让孩子作为引导角色。孩子还有比主宰自己创造的世界更棒的选择吗?
充分交流:不需要改变已经展开的故事情节,多想想办法,把对话拉长。
轮流谈话:抛出一些开放式问题使表演得以持续进行。例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应该对她说什么?”“城堡看上去是什么样子啊?”“我现在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