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如茯苓、薏苡仁,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滑石,利湿退黄药,如茵陈、金钱草等,详细介绍这类药的功效、应用。
编辑于2021-11-30 12:59:50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茯苓
药性
甘、淡,平
沉降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
水湿水肿
泽泻、猪苓、白术(五苓散)
脾肾阳虚水肿
附子、干姜(真武汤)
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
阿胶、泽泻、滑石(猪苓汤)
健脾
脾虚湿盛诸证
利而兼补,安全无毒
既可治湿邪困于脾
有可治无湿之脾虚(四君子汤)
脾虚水湿内停证最宜(参苓白术散)
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归脾汤)
甘益心脾,虚实均可
附药
茯苓皮
菌核的黑褐色外皮
利水消肿
赤茯苓
皮层下的赤色部分
清利湿热
白茯苓
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
健脾利湿
茯神
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宁心安神
茯神木
菌核中的松根
平肝安神
薏苡仁
药性
甘、淡,凉
沉降
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水肿,泄泻,痰饮
功同茯苓
性凉
对病症偏湿热者较宜
除痹舒筋
湿痹、脚气之筋脉拘挛
湿温初起,胸闷身重(三仁汤)
清热排脓
肺痈,肠痈(薏苡附子败酱散)
解毒散结
癌肿,赘疣
鉴别
相同点
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
利而兼补,故脾虚湿盛之水肿、痰饮、泄泻均可
不同点
茯苓
性平和缓,健脾作用较强
为利水渗湿要药
并能宁心安神
薏苡仁
性凉,祛湿作用较强
又能除痹,排脓
兼可解毒散结
猪苓
药性
甘、淡,平
沉降
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
水湿内停证(功同茯苓,力较强)
现代研究
降血糖
治疗糖尿病
抑制肿瘤
各种肿瘤
防治肝炎
慢性乙肝
泽泻
药性
甘、淡,寒
沉降
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
利水作用较强
水肿,小便不利+二苓
泄泻,痰饮,支饮
泄热
下焦湿热者尤宜
热淋,遗精
内热消渴,相火偏亢
化浊降脂
高血脂症
冬瓜皮
玉米须
香加皮
功效应用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祛风湿,强筋骨
风湿痹症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药性
甘,寒
沉降
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应用
(清热)利尿通淋(兼清热、通淋,利尿消肿功效)
各种淋证(热淋尤宜)
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八正散)
实证水肿,小便不利
猪苓、茯苓、泽泻
肾虚水肿
牛膝、熟地黄、肉桂(济生肾气丸)
渗湿止泻
脾虚湿盛或暑湿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
单用;暑湿
香薷、茯苓、猪苓(车前子散)
脾虚湿盛
白术、茯苓、薏苡仁
清肝明目
肝热目赤肿痛
菊花、决明子
肝肾亏虚,目暗昏花
熟地黄、菟丝子(驻景丸)
清肺祛痰
痰热咳嗽
黄芩、瓜蒌、浙贝母
用法用量
9~15g,包煎
使用注意
肾虚滑精者及孕妇慎用
附药
车前草
车前子
偏于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明目
虚实皆可使用
车前草
功同车前子,明目虚证不能用
且能清热解毒
热毒痈肿
滑石
药性
甘、淡,寒
沉降
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应用
利水通淋
各种淋证均可(热淋、石淋为主)
清热解毒
暑湿,湿温
暑热烦渴尿赤+甘草(六一散)
祛湿敛疮
湿疮,湿疹,痱子(外用)
用法用量
包煎
木通
药性
苦,寒
沉降
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热淋涩痛
车前子、滑石(八正散)
心烦尿赤、口舌生疮
同竹叶
水肿脚气
猪苓、桑白皮
通经下乳
血瘀经闭
桃仁、红花、丹参
乳汁不通
王不留行、穿山甲
湿热痹痛
防己、秦艽、薏苡仁
通草
药性
甘、淡,微寒
沉降
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清热利尿
湿热淋证、水肿尿少(开宣肺气,泄水之上源而通降水道,引热下行)
湿热淋证
冬葵子、滑石、石韦(通草饮子)
石淋
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血淋
石韦、白茅根、蒲黄
水肿
猪苓、泽泻、茯苓
通气下乳
乳汁不通(通达胃气)
穿山甲、甘草、猪蹄(通乳汤)
鉴别
相同点
通淋、下乳
热淋涩痛,乳汁不通
不同点
木通
泄降力强,善清心与小肠火
入血分,通利血脉
经闭、痹症
通草
泄降力缓,引热下降
入气分,泄降肺气,通达胃气
瞿麦
药性
苦,寒
沉降
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
利尿通淋(泻心火,利小肠)
湿热淋证
萹蓄、木通、车前子(八正散)
血淋
栀子、甘草(立效散)
石淋
石韦、滑石、冬葵子(石韦散)
破血通经
经闭或月经不调血热瘀阻者尤宜
桃仁、红花、丹参
萹蓄
药性
苦,微寒
沉降
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尿通淋
湿热淋证
瞿麦、木通、车前子(八正散)
血淋
栀子、大蓟、小蓟、白茅根
杀虫、止痒
蛔虫、蛲虫
单味浓煎饮,后者还可以熏洗
湿疹、阴痒
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煎水外洗
地肤子
药性
辛、苦,寒
双重趋向
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清热利湿
湿热淋证
瞿麦、木通、冬葵子(地肤子汤)
湿热带下
黄柏、苍术
祛风止痒
风疹湿疮,周身瘙痒
白鲜皮、黄柏
湿热风浸淫
苦参、龙胆、白矾煎汤外洗
海金沙
药性
甘、咸,寒
沉降
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应用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各种淋证,尤宜于石淋之证。善止尿道疼痛,为诸淋涩痛之要药
热淋
甘草
血淋
白茅根
石淋
鸡内金、金钱草(三金片、排石冲剂)
小便不利,水肿
泽泻、猪苓、防己
用法用量
包煎
石韦
药性
甘、苦,微寒
沉降
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尿通淋
各种淋证
滑石、金钱草
血淋
当归、白芍、蒲黄(石韦散)
凉血止血
各种血热出血,血淋涩痛尤宜
侧柏叶、栀子、小蓟
清肺止咳
肺热咳喘,痰多
黄芩、芦根、鱼腥草
萆薢
药性
苦,平
沉降
归肾、胃经
功效应用
利湿去浊
膏淋,白浊
膏淋要药
乌药、益智、石菖蒲(萆薢分清饮)
湿浊带下
白术、猪苓、泽泻
祛风除痹
风湿痹症,寒热证均可用,重在利湿
寒湿
附子、牛膝(萆薢丸)
湿热
黄柏、忍冬藤、防己
利胆退黄药
茵陈
药性
苦、辛,微寒
沉降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应用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黄疸
黄疸要药
阳黄证
栀子、大黄
黄疸湿重于热者
茯苓、猪苓
阴黄证
附子、干姜
湿温、暑湿
导湿热从小便出,芳化湿浊之邪
滑石、黄芩(甘露消毒丹)
湿疹、湿疮瘙痒
利肌表湿热而解毒疗疮
单用或配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金钱草
药性
甘、咸,微寒
沉降
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茵陈、大黄、郁金、柴胡
利尿通淋
各种淋证,石淋多用
海金沙、鸡内金;车前子、萹蓄(消泌尿系结石)
解毒消疮
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蒲公英、野菊花
用法用量
15~60g
虎杖
药性
苦,寒
沉降
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
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清热解毒
水火烫伤
痈肿疮毒
毒蛇咬伤
活血化瘀
血瘀经闭、痛经
桃仁、红花、延胡索
跌打损伤
赤芍(虎杖散);或再配乳香、没药
风湿痹痛
威灵仙、独活、桑寄生
清肺止咳
肺热咳嗽
枇杷叶、黄芩、苦杏仁
泻下通便
热结便秘
鉴别
虎杖、大黄
相同点
性味苦寒
活血祛瘀
血滞经闭,跌打损伤
泻下通便
热结便秘
清利湿热
湿热黄疸,淋浊
清热解毒
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不同点
虎杖
退黄活血明显
又清肺化痰止咳
大黄
泻下攻积力强
并泻火凉血止血
功效归纳
既利水又健脾
茯苓、薏苡仁
有毒的
香加皮、泽漆、木通
善治热淋的
车前子、滑石、木通
善治石淋的
滑石、海金沙、金钱草
使用注意
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慎用或忌用
具有较强通利作用的药物,孕妇慎用
配伍特点
行气药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温里药
寒偏胜者
清热药
湿热交蒸、热伤血络
补益药
水肿日久累及脾肾
解表药
兼表证者
概述
淋证
小便淋漓涩痛
热淋
伴小便短赤,排尿时有灼痛感
血淋
伴明显尿中带血
石淋
尿中有砂石,排尿时有中断
膏淋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道口有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