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
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性质为依据
把儿童发展分为四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儿童只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通过操纵物体本身了解其属性
特点:(在阶段末期)形成客体永恒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a非b错误)
客体永久性——儿童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即使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具体运算阶段【7~12】
儿童思维能服从逻辑规则,但是认知活动相对具体,不能进行抽象运算
特点:守恒性、可逆性、综合性、同一性、重复性、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2~15】
儿童思维形式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
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有一定的交叉
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