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子与分子理论
下图汇总了原子与分子理论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典原子论、原子与分子理论的建立、现代原子理论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原子-分子理论的历史发展思维导图,包括现代原子理论、古典原子论、原子分子理论的建立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原子-分子理论的历史发展
3.现代原子理论
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电子
x射线
放射性
汤姆逊原子模型
原子中的正负电荷通过静电作用达到稳定,电子就像葡萄干镶嵌在原子球的面包上一样,这个模型被叫做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结构被卢瑟福的“太阳系-行星系式”原子模型(其中原子核是太阳,电子是行星)所取代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的量子化轨道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原子线状光谱,也解答了电子为什么不会落到原子核上的问题。
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在核外有些地方出现的几率大,在有些地方出现的几率小,通常用所谓的“电子云”名称形象地加以描述。电子运动的轨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轨道,而是通过求解薛定谔波动方程的一个统计值,指的是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
2.原子-分子理论的建立
普罗斯提出定比定律
道尔顿原子理论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重要观点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不同,各种性质也不相同;原子的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
化合物是由组成元素的原子聚集而成的“复杂原子”;在构成一种化合物时,其成分元素的原子数目保持一定,而且保持着最简单的整数。
道尔顿在原子理论基础上发现倍比定律(通过实验)
道尔顿提出原子量的概念
恩格斯评价道尔顿为“近代化学之父”
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简比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 同体积的不同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半个原子’的疑惑
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
无论是化合物还是单质, 在不断被分割的过程中都存在“分子”的阶段;分子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质组成的最小单位 (或微粒) 。
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是不同物质的分子间原子的重新结合。
在同温同压下同样体积的气体, 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含有同样数目的分子。 (该数值后来发展为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根据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定律提出分子假说是对道尔顿原子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未被人们接受)
道尔顿的原子论刚刚兴起, 人们还在对科学原子论了解、熟悉和检验之中;在化学理论领域中全面确立起原子论的体系还要有个过程。
贝采利乌斯电化二元论的流行:电性相反的物质 (元素或化合物) 才能相互发生化学作用
证实阿伏加德罗分子假说的实验数据还不够有力和不够充分
原子-分子理论的确立
由于没有接受分子假说, 没有科学区分“原子”与“分子”概念, 使得化学的理论领域日益陷入混乱。
为了澄清化学理论领域的混乱局面, 由德国化学家凯库勒 等年轻一代化学家发起召开了首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0年9月3日至5日, 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
会议将要结束时,康尼查罗分发了一本名叫《化学哲学课程纲要》的小册子,将道尔顿原子理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杜郎-培蒂定律结合推广,为原子分子理论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在阿伏加德罗分子假说基础上, 重申了测定物质分子量方法的有效性 (蒸气密度法) 。
在道尔顿原子学说基础上, 提出了从分子量求证原子量的新方法 (后被称为“康尼查罗法”) 。
指出了某些金属和非金属的分子量不可能求得的 (因为它们不具有双原子分子的构成) 。
指出了原子量和元素当量的区别和联系。
论证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同一性。
确立了表达与书写化学式的基本原则。
直接导致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有机分子结构理论的产生
1.古典原子论
古希腊学者“是否存在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得到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德谟克里特提出”原子“的命名
恩培多克勒提出四种原子“土、水、空气、火”
波义耳点出了古典原子论和科学原子论的本质区别
代表作《怀疑的化学家》
拉瓦锡把“元素”定义为“分析所能达到的终点”
浮动主题
打开原子大门,说明原子可分